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预防医学、卫生学论文--劳动卫生论文--劳动生理学论文

虚拟现实中体力作业的生理工效学评价方法实现与验证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5页
第1章 引言第15-20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5-16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16-19页
   ·论文结构第19-20页
第2章 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第20-39页
   ·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系统损伤及病因第20-22页
   ·不适感的测量第22-23页
   ·疲劳的测量第23-27页
     ·肌肉疲劳原因和出现的生理化学变化第24-25页
     ·一般性疲劳的原因和症状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疲劳的测量第26-27页
   ·手工操作中的不适与疲劳评价第27-32页
     ·疲劳和不适的客观评价方法第27-29页
     ·疲劳和不适的主观评价方法第29-31页
     ·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果之间关系第31-32页
   ·虚拟现实仿真对工效学评价的影响第32-38页
     ·虚拟现实仿真在工效学评价中的应用第32-34页
     ·虚拟现实仿真对人的工作绩效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虚拟环境中多通道反馈对人的工作绩效影响第35-3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3章 虚拟现实仿真实验平台简介第39-46页
   ·虚拟现实仿真实验平台的总体结构第39-40页
   ·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第40-43页
     ·运动仿真子系统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多通道反馈子系统第41-43页
   ·实验平台的外围设备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动作跟踪设备第43页
     ·虚拟场景的显示设备与数据手套第43-4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4-46页
第4章 概念模型与研究框架第46-56页
   ·研究总体思路与框架第47-50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的确定第49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的确定第49-50页
   ·研究概念模型第50-54页
     ·虚拟现实中体力作业的生理工效学评价研究概念模型第50-52页
     ·多通道反馈对工效学评价影响研究的概念模型第52-54页
   ·研究步骤第54-56页
第5章 虚拟现实仿真条件下体力作业的生理工效学评价研究第56-86页
   ·实验目的与研究思路第56-58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58-67页
     ·被试的基本情况第58-60页
     ·任务描述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备第61-62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62-63页
     ·实验测量的工效学指标第63-67页
   ·实验过程第67-69页
   ·实验数据分析第69-70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第70-82页
     ·被试的姿势(肘关节角)第70-71页
     ·疲劳程度(肌肉最大输出力下降率)第71-75页
     ·任务完成时间第75-77页
     ·不适感强度第77-81页
     ·感知努力程度(RPE)第81-82页
   ·实验结果讨论第82-84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84-86页
第6章 虚拟现实仿真中多通道反馈对工效学评价的影响第86-112页
   ·实验目的及研究思路第86-88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88-93页
     ·被试的基本情况第88页
     ·任务描述第88-89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备第89-90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90-91页
     ·实验测量指标第91-93页
   ·实验过程第93-96页
   ·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第96-97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第97-108页
     ·虚拟环境临境感第97-101页
     ·任务完成时间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·疲劳程度(肌肉最大输出力下降率)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·不适感强度(BPD)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感知努力程度(RPE)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·主观感知任务难度评价第107-108页
   ·实验结果讨论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·虚拟环境对工效学评价结果的影响第109页
     ·多通道反馈方式对虚拟环境临境感和任务难度的影响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·多通道反馈方式对任务完成时间的影响第110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110-112页
第7章 结论第112-115页
   ·研究结论与贡献第112-113页
   ·应用前景第113-114页
   ·局限性第114-115页
参考文献第115-123页
致谢第123-125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5-127页

论文共12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流域泥沙概算方法及应用
下一篇:国家、制度、要素市场与发展:中国近世租佃制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