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工作、社会管理、社会规划论文

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现状研究--以鲁谷社区为例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第一章 绪论第7-13页
 一、 研究背景第7-8页
 二、 研究意义第8页
 三、 研究综述第8-12页
  ㈠ 基本概念第8-9页
  ㈡ 国内研究综述第9-10页
  ㈢ 国外研究综述第10-12页
 五、 研究方法第12页
 六、 论文结构第12-13页
第二章 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分析第13-21页
 一、 中国社区志愿服务发展历程第13-14页
 二、 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现状第14-16页
  ㈠ 社区志愿服务管理体制——三级纵向和多级横向网络体制第14-15页
  ㈡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制度——常规活动和特定活动相结合制度第15页
  ㈢ 社区志愿者管理制度——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第15-16页
 三、 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存在问题第16-18页
  ㈠ 政府在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16-17页
  ㈡ 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中存在的问题第17-18页
  ㈢ 社区志愿服务的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第18页
 四、 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对策第18-21页
  ㈠ 社区志愿服务管理策略第18-19页
  ㈡ 关于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问题发展对策第19-20页
  ㈢ 关于社区志愿服务内容发展对策第20-21页
第三章 实证研究——北京市鲁谷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现状第21-28页
 一、 鲁谷社区及鲁谷社区志愿者组织简介第21-22页
  ㈠ 鲁谷社区简介第21页
  ㈡ 鲁谷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简介第21-22页
 二、 鲁谷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现状第22-24页
  ㈠ 鲁谷社区志愿服务管理体制——四级联动管理体制第22-23页
  ㈡ 鲁谷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制度——义工+社区工作制度第23页
  ㈢ 鲁谷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制度——公益性民生项目+日常服务活动+定期活动第23-24页
 三、 鲁谷义工协会管理特点第24页
  ㈠ 义工注册第24页
  ㈡ 义工服务计时第24页
  ㈢ 星级评定制度第24页
 四、 鲁谷社区志愿服务经验总结第24-26页
  ㈠ 形成市、区、街、社区四级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第24-25页
  ㈡ 形成“以队为基础、民主至上、科学管理、运行有序”的“社区工作者+义工”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模式第25页
  ㈢ 打造鲁谷社区志愿服务的社区文化——草根文化第25-26页
 五、 鲁谷社区志愿服务模式发展趋势——义工+社会工作+社区工作第26-28页
  ㈠ 含义第26页
  ㈡ 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志愿服务的可行性分析第26-28页
第四章 建立社工引领义工的“二线、三面、四层”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模式第28-34页
 一、 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第28-30页
  ㈠ 避免陷入理论困境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28页
  ㈡ 扎根社区,依靠居民第28-29页
  ㈢ 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作用第29页
  ㈣ 坚持立体式多维度发展原则,因地制宜开展活动第29页
  ㈤ 坚持党的路线方针第29-30页
 二、 社工引领义工的“二线、三面、四层”模式具体含义第30-32页
  ㈠ 社工引领义工第30-31页
  ㈡ 二线、三面、四层第31-32页
 三、 “二线”、“三面”、“四层“的职责及工作关系第32-33页
  ㈠ “二线”的职责及工作关系第32页
  ㈡ “三面”的职能和工作关系第32-33页
  ㈢ “四层”的职能和工作关系第33页
 四、 社工引领义工下的“二线、三面、四层”模式的优势分析第33-34页
结论第34-35页
参考文献第35-38页
附录第38-40页
致谢第40页

论文共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建立与自我发展困境的个案研究--以北京市西城区某区重点学校二年级A班为例
下一篇:失能失智老人机构养老需要研究--以北京市Y街道敬老院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