皆川秀孝《清语会话》(《シソゴカイワ》)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日本汉语教育史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有关皆川秀孝著作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思路、方法及文献来源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文献来源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皆川秀孝与《清语会话》 | 第15-31页 |
·皆川秀孝的生平及《清语会话》的编撰背景 | 第15-18页 |
·皆川秀孝的生平 | 第15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编撰背景 | 第15-18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教材类型及编撰体例 | 第18-28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教材类型 | 第18-19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编撰体例 | 第19-2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8-31页 |
第三章 《清语会话》的语音系统概述 | 第31-43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声调及声调变读 | 第31-32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声调 | 第31-32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声调变读 | 第32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发音方法及相近音节辩证 | 第32-37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发音方法 | 第32-36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相近音节辩证 | 第36-37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形音义相互关系及音变 | 第37-39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形音义相互关系 | 第37-38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音变 | 第38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3页 |
第四章 《清语会话》的语法系统 | 第43-74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词类 | 第43-53页 |
·作者对汉语词类的划分 | 第43-48页 |
·量词、副词、形容词的统计分析 | 第48-53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短语分析 | 第53-58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短语的分类 | 第53-54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述补短语的分析 | 第54-58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特殊句式分析 | 第58-67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中的“是”字句 | 第58-62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中的“有”字句 | 第62-65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中的“给”字句 | 第65-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74页 |
第五章 《清语会话》的教学分析 | 第74-87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口语教学 | 第74-80页 |
·会话中的“询问方式” | 第74-75页 |
·会话中的“对话类型” | 第75-77页 |
·会话的中“话题选择” | 第77-80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教学技巧 | 第80-85页 |
·翻译教学 | 第80-81页 |
·例证教学 | 第81-82页 |
·解释说明教学 | 第82-8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5-87页 |
第六章 对《清语会话》的评价 | 第87-93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特点 | 第87-90页 |
·《清语会话》的不足 | 第90-9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6页 |
致谢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