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近代、现代语法论文

“不V白不V”构式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24页
     ·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
     ·研究现状第10-22页
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构件的研究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·关于“不(V)”的研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·关于“白(白白)”的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·关于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的个案研究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的早期研究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的近期研究第19-22页
     ·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2页
     ·本文研究的范围及对象第22页
     ·本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本文的语料来源第23-24页
第二章 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考察第24-44页
     ·“不 V”的句法语义属性考察第25-33页
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”的句法功能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·“V”的句法表现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·“V”的时体特征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·“V”的“重叠”排斥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·“V”的修饰成分排斥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·“V”的语义特征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·“V”的音节特征第32-33页
     ·“白”的句法语义属性考察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·“白”的句法特征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·“白”的语义特征第34-36页
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的整体特征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的句法特征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的构式意义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的语用功能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的其他特征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的否定问题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的时体特征第41-42页
     ·本章小结第42-44页
第三章 “不V白不V”构式的产生机制与动因第44-62页
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的产生机制第46-53页
       ·压缩与整合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·话题化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·谓词指称化第51-53页
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的产生动因第53-61页
       ·理论前提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·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·语言的象似性原则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·经济性原则对“不 V 白不 V”产生的促动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·象似性原则对“不 V 白不 V”产生的促动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产生动因的无标化解释第60-61页
     ·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四章 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存在的理据性第62-81页
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与让步复句之间的异同第62-70页
       ·让步复句的特征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的特征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与让步复句之间的转换条件第67-70页
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与一般主谓构式之间的异同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与一般主谓构式之间的相同之处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与一般主谓构式之间的相异之处第73-74页
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与“V(了)也白 V”之间的异同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与“V(了)也白 V”的相同之处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与“V(了)也白 V”的相异之处第76-77页
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存在的理据性第77-78页
     ·“不 V 白不 V”构式的成熟固化第78-80页
     ·本章小结第80-81页
第五章 结语第81-83页
     ·本文的主要观点第81页
     ·本文的不足之处第81-82页
     ·本文研究的意义与启示第82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92页
致谢第92-93页
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3页

论文共9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语料库的方位隐喻认知解析--以“左”和“右”为例
下一篇:皆川秀孝《清语会话》(《シソゴカイワ》)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