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1 引言 | 第11-17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1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| ·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5页 |
| ·研究框架和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| 2 激励理论的发展概述 | 第17-26页 |
| ·内容型激励理论 | 第17-19页 |
| 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(Maslow's Hierarchy of Needs) | 第17页 |
| ·麦格里格的X理论和Y理论(McGregor's Theory X & Y) | 第17-18页 |
| ·奥尔德佛的ERG理论(Alderfer's ERG theory) | 第18页 |
| ·麦克莱兰的成就需求理论(McClelland's Achievement-theory) | 第18-19页 |
| ·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(Herzberg's two-factor theory) | 第19页 |
| ·过程型激励理论 | 第19-21页 |
| ·弗隆姆(V.H.Vroom)的期望理论(Expectancy Theory) | 第20页 |
| ·洛克(E.A.Locke)的目标设置理论(Goal Setting Theory) | 第20页 |
| ·亚当斯(J.S.Adams)的公平理论(Equity Theory) | 第20-21页 |
| ·行为引导和改造型激励理论 | 第21-22页 |
| ·斯金纳的强化激励理论 | 第21-22页 |
| ·海德的归因理论 | 第22页 |
| ·亚当斯的挫折理论 | 第22页 |
| ·综合激励模型及其局限性分析 | 第22-26页 |
| ·波特—劳勒激励模型 | 第23-24页 |
| ·斯蒂芬.P.罗宾斯(Stephen.P. Robbins)激励模型 | 第24-25页 |
| ·上述激励模型的局限性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3 高科技企业核心员工特征分析 | 第26-38页 |
| ·高科技企业的特征 | 第26-28页 |
| ·人力资本是高科技企业的主要价值驱动因素 | 第26-27页 |
| ·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 | 第27页 |
| ·高投入 | 第27-28页 |
| ·核心员工的内涵 | 第28-30页 |
| ·核心员工的特征分析 | 第30-32页 |
| ·具有较强的工作和学习能力 | 第30页 |
| ·在企业中承担重要岗位的工作 | 第30-31页 |
| ·具有较强的个人影响力 | 第31页 |
| ·具有较高的工作自主性 | 第31页 |
| ·具有较高的自我实现需求 | 第31页 |
| ·具有较强的流动意愿 | 第31-32页 |
| ·如何发现核心员工 | 第32-35页 |
| ·员工分类 | 第32-33页 |
| ·谁是核心员工 | 第33-34页 |
| ·核心员工分类 | 第34-35页 |
| ·核心员工与知识型员工的比较分析 | 第35页 |
| ·核心员工的作用 | 第35-38页 |
| ·核心员工人力资本成为企业的主导资本 | 第36页 |
| ·核心员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载体 | 第36-37页 |
| ·核心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| 第37-38页 |
| 4 国内外高科技企业核心员工激励的现状分析 | 第38-47页 |
| ·核心员工的需求分析 | 第38-41页 |
| ·需求及其理论研究 | 第38-39页 |
| ·我国高技术企业核心员工需求要素分析 | 第39-41页 |
| ·我国高科技企业中核心员工激励的现状介绍 | 第41-44页 |
| ·我国高科技企业中核心员工激励的进展 | 第41页 |
| ·我国高科技企业中核心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| 第41-44页 |
| ·国外高科技企业中核心员工激励的经验介绍 | 第44-47页 |
| ·美国高科技企业的激励经验 | 第44-45页 |
| ·德国高科技企业的激励经验 | 第45-46页 |
| ·日本高科技企业的激励经验 | 第46-47页 |
| 5 我国高科技企业核心员工的激励对策 | 第47-57页 |
| ·基于薪酬方面的激励对策 | 第47-49页 |
| ·基于工作成就方面的激励对策 | 第49-50页 |
| ·基于工作环境方面的激励对策 | 第50-51页 |
| ·基于发展机会方面的激励对策 | 第51-52页 |
| ·北京某软件公司核心员工激励案例分析 | 第52-57页 |
| ·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| 第52页 |
| ·企业现有员工结构情况 | 第52-53页 |
| ·企业核心员工激励现状 | 第53-55页 |
| ·激励措施改进 | 第55-57页 |
| 6 结论 | 第57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60-62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