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| ·选题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2-14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章 专升本教育合理性内涵界定 | 第15-20页 |
| ·专升本教育合理性界定 | 第15-16页 |
| ·合理性的内涵界定 | 第15页 |
| ·专升本教育合理性内涵的界定 | 第15-16页 |
| ·教育价值 | 第16-17页 |
| ·教育结构 | 第17-18页 |
| ·教育质量 | 第18-20页 |
| 第三章 专升本教育社会价值分析 | 第20-25页 |
| ·实施“专升本”教育的背景 | 第20-21页 |
| ·实施“专升本”教育的必要性 | 第21-22页 |
| ·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| 第21页 |
| ·有助于完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| 第21页 |
| ·专科院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| 第21-22页 |
| ·广大专科学生及其家长有强烈的升学愿望 | 第22页 |
| ·实施“专升本”教育的可能性 | 第22-23页 |
| ·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 | 第22页 |
| ·终身教育理念的体现 | 第22-23页 |
| ·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拓展 | 第23页 |
| ·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 | 第23页 |
| ·专科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| 第23页 |
| ·“专升本”制度实施的现实作用 | 第23-25页 |
| ·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 | 第23-24页 |
| ·满足了学生渴求更高层次、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的需要 | 第24页 |
| ·拓展了高职高专院校的社会生存空间 | 第24-25页 |
| 第四章 专升本对高等教育结构影响分析 | 第25-34页 |
| ·“职业带”人才结构理论 | 第25-26页 |
| ·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| 第26-28页 |
| ·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(ISCED)中的定位 | 第26-28页 |
| ·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| 第28页 |
| ·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分析 | 第28-31页 |
| ·专科层次仍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主体 | 第30页 |
| ·各层次教育缺乏特色,定位不清 | 第30-31页 |
| ·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之间的衔接性差 | 第31页 |
| ·专升本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积极影响 | 第31-34页 |
| ·促进了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交融 | 第31-32页 |
| ·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高移 | 第32-33页 |
| ·整体教育结构得到优化 | 第33-34页 |
| 第五章 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综合分析 | 第34-38页 |
| ·现代高等教育质量观 | 第34-35页 |
| ·专升本教育教学环境分析 | 第35-36页 |
| ·师资条件 | 第35页 |
| ·教材质量 | 第35-36页 |
| ·实习实验条件 | 第36页 |
| ·评价标准 | 第36页 |
| ·校园文化 | 第36页 |
| ·教学管理 | 第36页 |
| ·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综合分析 | 第36-38页 |
| ·培养规格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| 第36-37页 |
| ·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| 第37页 |
| ·就业能力增强 | 第37-38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38-46页 |
| ·结论 | 第38页 |
| ·建议 | 第38-46页 |
| ·完善政策法规制度 | 第38-40页 |
| ·要建立“专升本”疏导机制 | 第40-41页 |
| ·改革现行学制,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本科 | 第41-43页 |
| ·试行专业学士学位授予工作 | 第43-44页 |
| ·健全“双证书”制度 | 第44-46页 |
| 结束语 | 第46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-51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