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文学理论论文--文学创作论论文

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

导言第1-12页
一、信息来源(信源):西方叙事学的发展过程第12-37页
 (一) 经典叙事学的理论背景第12-15页
 (二) 经典叙事学的研究范式第15-24页
 (三) 后结构主义叙事学第24-26页
 (四) 后经典叙事学第26-32页
 (五) 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的关系第32-37页
二 媒介者:叙事学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第37-45页
 (一) 20世纪初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第37-39页
 (二) 80年代后的译介热潮第39-45页
三 接受者:叙事学在中国的批评实践第45-58页
 (一) 理论建构型:纯粹致力于理论研究层面第46-50页
 (二) 文本解读型:运用叙事理论对国内文本的解读第50-54页
 (三) 本土研究型:与本土意识和历史意识以及文化意义紧密相连,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叙事学研究第54-56页
 (四) 跨学科研究型:将叙事学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之中第56-58页
四、反思与展望第58-63页
 (一) 理论研究角度不新,国外理论介绍范围不广第58-60页
 (二) 对理论建构的忽视,过分将注意力集中于后经典叙事学范畴上第60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视角小说
下一篇: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