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6页 |
| ·葡萄与葡萄籽 | 第7页 |
| ·葡萄籽油及原花青素 | 第7-9页 |
| ·葡萄籽油的生理功能 | 第7-8页 |
| ·原花青素 | 第8-9页 |
| ·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| 第9-11页 |
| ·超临界CO_2萃取的特点 | 第9-10页 |
| ·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在动植物油脂的提取中的应用 | 第10-11页 |
| ·微胶囊技术 | 第11-13页 |
| ·微胶囊技术简介 | 第11-12页 |
| ·微胶囊在工业中的应用 | 第12-13页 |
| ·本课题的立题背景 | 第13-14页 |
| ·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| 第二章 超临界CO_2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研究 | 第16-25页 |
| ·引言 | 第16-17页 |
| ·材料及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·试验材料与仪器 | 第17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18-23页 |
| ·葡萄籽的预处理对萃取率的影响 | 第18-20页 |
| ·操作工艺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 | 第20-22页 |
| ·不同的分离条件对葡萄籽油的超临界CO_2提取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| ·超临界提取的葡萄籽油脂肪酸组成 | 第23-24页 |
| ·结论 | 第24-25页 |
| 第三章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| 第25-35页 |
| ·引言 | 第25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7页 |
| ·材料 | 第25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5-27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0页 |
| ·乙醇浓度对提取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| ·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·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| ·粉碎度对提取的影响 | 第29页 |
| ·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| ·乙酸添加量对提取的影响 | 第30页 |
| ·中心组合试验优化提取工艺 | 第30-34页 |
| ·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| 第31-32页 |
| ·三因素二次回归方程的优化 | 第32-33页 |
| ·因素的重要性-因子分析法 | 第33-34页 |
| ·结论 | 第34-35页 |
| 第四章原花青素微胶囊化工艺研究 | 第35-47页 |
| ·前言 | 第35-36页 |
| ·试验材料和方法 | 第36-39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36页 |
| ·主要设备 | 第36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6-39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9-45页 |
| ·以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为壁材微胶囊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9-42页 |
| ·以乙基纤维素和聚乙二醇为壁材的微胶囊化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2-45页 |
| ·两种微胶囊化产品的比较 | 第45页 |
| ·结论 | 第45-47页 |
| 第五章 原花青素微胶囊化产品性质 | 第47-56页 |
| ·前言 | 第47页 |
| ·试验材料和方法 | 第47-49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47页 |
| ·主要设备 | 第47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47-49页 |
| ·结果与讨 | 第49-55页 |
| ·光谱性质 | 第49-50页 |
| ·微胶囊结构的电镜观察 | 第50-51页 |
| ·微胶囊化产品的粒径分布 | 第51-52页 |
| ·微胶囊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| 第52页 |
| ·微胶囊化产品的缓释研究 | 第52-54页 |
| ·微胶囊化原花青素产品的稳定性 | 第54-55页 |
| ·结论 | 第55-56页 |
| 结论 | 第56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| 第61-62页 |
| 独 创 性 声 明 | 第62页 |
|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