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本文符号说明 | 第8-9页 |
| 目录 | 第9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| ·切换系统研究现状 | 第12-21页 |
| ·切换系统模型 | 第12-14页 |
| ·切换系统的稳定性 | 第14-16页 |
| ·切换系统的可控性/可达性 | 第16-17页 |
| ·切换系统的镇定 | 第17-19页 |
| ·切换系统的最优控制 | 第19-20页 |
| ·其他相关研究 | 第20-21页 |
| ·本文主要内容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章 切换系统稳定性分析 | 第22-34页 |
| ·常见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判定方法 | 第22-26页 |
| ·若干切换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| 第26-32页 |
| ·仿真算例 | 第32-3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| 第三章 切换线性系统震颤模态分析 | 第34-50页 |
| ·二阶切换系统的震颤模态 | 第34-45页 |
| ·问题描述 | 第34-36页 |
| ·二阶线性系统相轨迹的旋向及收敛性 | 第36-39页 |
| ·忽略切换延迟时系统产生震颤的充分条件 | 第39-40页 |
| ·考虑切换延迟时系统产生震颤的充分条件 | 第40-45页 |
| ·高阶切换系统的震颤模态 | 第45-47页 |
| ·仿真算例 | 第47-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第四章 离散时延切换系统的镇定 | 第50-78页 |
| ·基于多重 Lyapunov 函数法的镇定 | 第50-63页 |
| ·预备知识 | 第50-53页 |
| ·状态反馈镇定 | 第53-57页 |
| ·动态输出反馈镇定 | 第57-62页 |
| ·仿真算例 | 第62-63页 |
| ·基于平均滞留时间法的镇定 | 第63-75页 |
| ·问题描述和预备知识 | 第63-65页 |
| ·基于平均滞留时间法的鲁棒镇定 | 第65-74页 |
| ·仿真算例 | 第74-7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| ·附录定理4.1中矩阵不等式的求解方法 | 第76-78页 |
| 第五章 时延切换系统的鲁棒可靠镇定 | 第78-93页 |
| ·预备知识 | 第78-80页 |
| ·问题描述 | 第80-81页 |
| ·可靠控制器设计 | 第81-88页 |
| ·仿真算例 | 第88-9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| 第六章 输入饱和切换系统的镇定 | 第93-131页 |
| ·基于 Lyapunov 函数的设计方法 | 第93-103页 |
| ·问题描述 | 第93-94页 |
| ·基于公共二次 Lyapunov 函数的设计方法 | 第94-100页 |
| ·基于公共二次 Lyapunov 函数的镇定 | 第94-97页 |
| ·基于公共二次 Lyapunov 函数的收敛域分析 | 第97-100页 |
| ·基于多重 Lyapunov 函数的设计方法 | 第100-101页 |
| ·仿真算例 | 第101-103页 |
| ·输入饱和二阶切换系统的全局镇定 | 第103-117页 |
| ·问题描述及预备知识 | 第103-107页 |
| ·输入饱和二阶切换系统的全局镇定 | 第107-116页 |
| ·仿真算例 | 第116-117页 |
| ·参数不确定输入饱和切换系统的鲁棒镇定 | 第117-128页 |
| ·问题描述及鲁棒镇定 | 第118-119页 |
| ·基于随机梯度算法的控制器求解 | 第119-125页 |
| ·算法预备知识 | 第119-122页 |
| ·随机梯度算法 | 第122-125页 |
| ·仿真算例 | 第125-12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28-129页 |
| ·附录梯度表达式推导 | 第129-131页 |
| 结束语 | 第131-134页 |
| 1 工作总结 | 第131-132页 |
| 2 主要创新点 | 第132页 |
| 3 研究展望 | 第132-134页 |
| 致谢 | 第134-135页 |
|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| 第135-13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37-1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