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缘起 | 第1-8页 |
一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文化内涵与基础 | 第8-15页 |
(一)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 | 第8-10页 |
(二)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及其文化基础 | 第10-13页 |
(三) 文化价值取向概述 | 第13-15页 |
二、综合课程的文化价值取向在历史上的发展变化 | 第15-26页 |
(一) 中国综合课程文化价值取向的历史发展 | 第15-17页 |
(二) 西方综合课程文化价值取向的历史发展 | 第17-22页 |
(三)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文化内涵与特点 | 第22-26页 |
三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文化价值意义 | 第26-30页 |
(一)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目标 | 第26-29页 |
(二)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取向的综合性与多元性 | 第29-30页 |
四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科学价值取向 | 第30-37页 |
(一)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科学的知识观与方法论 | 第31-32页 |
(二) 语文综合性学习科学价值取向的文化意义 | 第32-37页 |
五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人文价值取向 | 第37-39页 |
(一) 塑造学生人格的情感价值观 | 第37-38页 |
(二) 促进学生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 | 第38页 |
(三) 引导学生生命意义的超越与升华 | 第38-39页 |
六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审美价值取向 | 第39-43页 |
(一)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审美主体的塑造 | 第39-41页 |
(二)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审美关系的营造 | 第41页 |
(三) 在丰富多样的现实关系中进行审美对照体验 | 第41-42页 |
(四) 在艺术审美中提高艺术鉴赏和艺术想象创造能力 | 第42-43页 |
七、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反思 | 第43-52页 |
(一) 明确探究内容,营造学生科学的知识体系 | 第43-45页 |
(二) 重视探究学习,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| 第45-46页 |
(三) 明确价值取向的引导作用,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| 第46页 |
(四) 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提高文化价值目标的实效程度 | 第46-47页 |
(五) 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价值目标引导的关系 | 第47-48页 |
(六) 建立科学的文化价值目标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机制 | 第48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: | 第53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