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绪论 | 第1-13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1.2 公司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| 第9-10页 |
1.3 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概况 | 第10-12页 |
1.3.1 公司人力资源概况 | 第10-11页 |
1.3.2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概况 | 第11-12页 |
1.4 本文的基本思路 | 第12-13页 |
2 激励机制构建的基础理论及其相关理论 | 第13-22页 |
2.1 激励机制构建的人性假设理论 | 第13-14页 |
2.1.1 X理论和Y理论 | 第13页 |
2.1.2 超Y理论 | 第13-14页 |
2.1.3 人性的正态分布模型 | 第14页 |
2.2 人力资本价值理论 | 第14页 |
2.3 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模型 | 第14-15页 |
2.4 激励理论概括的不同视角 | 第15-20页 |
2.4.1 从激励内容角度概括的理论 | 第15-17页 |
2.4.2 从激励过程角度概括的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4.3 从行为改造角度概括的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4.4 从综合角度概括的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5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理论 | 第20-22页 |
2.5.1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及其模型 | 第20-21页 |
2.5.2 价值链的整合 | 第21-22页 |
3 江苏省电力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的缺失 | 第22-30页 |
3.1 强引力机制前提下的弱压力机制 | 第22页 |
3.2 缺乏科学性的员工相对工作价值评价机制 | 第22-24页 |
3.3 高平台的强平均主义薪酬机制 | 第24-25页 |
3.4 单一结构的外在薪酬机制 | 第25-27页 |
3.5 缺乏灵活性的内在薪酬机制 | 第27-28页 |
3.6 单一通道的成长激励机制 | 第28页 |
3.7 相对富足物质激励前提下贫乏的文化激励机制 | 第28-30页 |
4 江苏省电力公司员工激励机制优化的思路、原则与对策 | 第30-52页 |
4.1 江苏省电力公司员工激励机制优化的思路 | 第30-31页 |
4.2 江苏省电力公司员工激励机制优化的原则 | 第31-32页 |
4.2.1 先进性原则 | 第31页 |
4.2.2 可操作性原则 | 第31页 |
4.2.3 个人和企业双赢的原则 | 第31页 |
4.2.4 平衡原则 | 第31-32页 |
4.2.5 满足公司长期战略原则 | 第32页 |
4.3 江苏省电力公司员工激励机制优化的操作对策 | 第32-52页 |
4.3.1 建立以岗位能力模型为基础的岗位压力激励机制 | 第32-36页 |
4.3.2 建立以绩效为主导的员工相对工作价值评价机制 | 第36-42页 |
4.3.3 建立以内部公平为着重点的薪酬分配体系 | 第42-43页 |
4.3.4 建立基于绩效考核的多元化外在薪酬分配模式 | 第43-46页 |
4.3.5 建立灵活多样的内在薪酬激励机制 | 第46-48页 |
4.3.6 建立多通道的成长激励机制 | 第48-50页 |
4.3.7 建立以价值为核心的观念激励机制 | 第50-52页 |
5 结束语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