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2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12-15页 |
| ·项目背景 | 第12页 |
| ·论文阐述内容 | 第12-13页 |
| ·系统需求 | 第13页 |
| ·技术指标需求 | 第13页 |
| ·功能需求 | 第13页 |
| ·系统简介 | 第13-14页 |
| ·个人工作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章 脉动压力测试模块硬件的开发 | 第15-34页 |
| ·总体方案 | 第15-17页 |
| ·需求分析 | 第15页 |
| ·方案设计 | 第15-17页 |
| ·零点校准电路设计 | 第17-18页 |
| ·设计思想 | 第17页 |
| ·器件选择 | 第17-18页 |
| ·电路设计 | 第18页 |
| ·放大电路设计 | 第18-23页 |
| ·设计思想 | 第18-19页 |
| ·器件选择 | 第19-21页 |
| ·前级放大电路器件 | 第19-20页 |
| ·后级放大电路器件 | 第20-21页 |
| ·电路设计 | 第21-23页 |
| ·前级放大电路设计 | 第21页 |
| ·后级放大电路设计 | 第21-23页 |
| ·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| 第23-26页 |
| ·设计思想 | 第23页 |
| ·器件选择 | 第23-24页 |
| ·电路设计 | 第24-26页 |
| ·隔离电路设计 | 第26-28页 |
| ·设计思想 | 第26-27页 |
| ·隔离的概念及采用隔离技术的原因 | 第26页 |
| ·隔离的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·器件选择 | 第27页 |
| ·电路设计 | 第27-28页 |
| ·1号控制逻辑电路设计 | 第28-32页 |
| ·设计思想 | 第28页 |
| ·可编程逻辑器件简介 | 第28-29页 |
| ·器件选择 | 第29-30页 |
| ·电路设计 | 第30-32页 |
| ·模拟电路控制逻辑的设计 | 第30页 |
| ·数据读取/存储控制逻辑的设计 | 第30-32页 |
| ·与2 号逻辑控制电路互连接口的设计 | 第32页 |
| ·与PCI 总线接口芯片接口的设计 | 第32页 |
| ·存储电路设计 | 第32-34页 |
| ·设计思想 | 第32-33页 |
| ·器件选择 | 第33页 |
| ·电路设计 | 第33-34页 |
| 第三章 DSP 技术应用 | 第34-66页 |
| ·DSP 简介 | 第34页 |
| ·DSP 的器件选型 | 第34-36页 |
| ·TMS320C6711 内核介绍 | 第36-37页 |
| ·TMS320C6711 地址空间分配 | 第37-38页 |
| ·DSP 的硬件设计 | 第38-53页 |
| ·DSP 硬件设计整体注意事项 | 第38页 |
| ·DSP 电源电路设计 | 第38-39页 |
| ·DSP 复位电路设计 | 第39页 |
| ·DSP 时钟电路设计 | 第39-40页 |
| ·DSP 仿真器接口连接 | 第40页 |
| ·DSP 外部 FLASH 接口设计 | 第40-41页 |
| ·DSP 的EMIF 接口设计 | 第41-47页 |
| ·EMIF 接口的访问能力 | 第41页 |
| ·EMIF 的接口信号 | 第41-42页 |
| ·EMIF 的接口操作时序 | 第42-44页 |
| ·EMIF 接口的控制寄存器 | 第44-45页 |
| ·本系统中 EMIF 的接口设计 | 第45-47页 |
| ·DSP 的 HPI 接口设计 | 第47-53页 |
| ·HPI 接口的概述 | 第47页 |
| ·HPI 的接口信号 | 第47-48页 |
| ·HPI 的接口操作时序 | 第48-50页 |
| ·HPI 接口的寄存器 | 第50-51页 |
| ·本系统中 HPI 的接口设计 | 第51-53页 |
| ·PC19052 写HPI 的接口设计 | 第51-52页 |
| ·PC19052 读HPI 的接口设计 | 第52-53页 |
| ·DSP 的软件设计 | 第53-66页 |
| ·C6000 系列 DSP 软件开发流程 | 第53-54页 |
| ·DSP 的编程方法 | 第54-55页 |
| ·DSP 集成编程环境CCS | 第55页 |
| ·DSP 中的 C 语言编程的基本结构 | 第55页 |
| ·COFF 公共目标文件格式和段的概念 | 第55-56页 |
| ·COFF 公共目标文件 | 第55-56页 |
| ·段的概念 | 第56页 |
| ·FFT 算法的实现 | 第56-58页 |
| ·频谱分析指标要求 | 第56页 |
| ·指标实现分析 | 第56页 |
| ·基2 时间抽取(DIT)FFT 算法 | 第56-57页 |
| ·实序列的 FFT 算法 | 第57-58页 |
| ·软件程序清单 | 第58-61页 |
| ·源程序清单如下 | 第58-61页 |
| ·程序说明 | 第61页 |
| ·频域数据波形显示 | 第61页 |
| ·DSP 的启动技术 | 第61-64页 |
| ·TMS320C6711 的启动模式 | 第61-62页 |
| ·TMS320C6711 的 ROM 启动模式分析 | 第62页 |
| ·如何建立启动表 | 第62-63页 |
| ·16 进制转化工具hex6x | 第63-64页 |
| ·DSP 对FLASH 的操作 | 第64-66页 |
| ·对关键字的设置 | 第64-65页 |
| ·分页操作 | 第65-66页 |
| 第四章 PCI 总线接口设计 | 第66-81页 |
| ·PCI 总线概述 | 第66页 |
| ·PCI 总线特点 | 第66-67页 |
| ·PCI 桥芯片的选择 | 第67-68页 |
| ·PCI 总线接口设计 | 第68-75页 |
| ·PCI9052 本地总线的设计 | 第69-73页 |
| ·端口分配设计 | 第70-72页 |
| ·用户线USER[0..3]的使用 | 第72页 |
| ·中断信号的产生 | 第72-73页 |
| ·串行 EEPROM 的设计 | 第73-74页 |
| ·串行 EEPROM 的配置 | 第74-75页 |
| ·WDM 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| 第75-81页 |
| ·Windows2000 中驱动程序的种类 | 第75页 |
| ·WDM 驱动程序的特点 | 第75-76页 |
| ·WDM 驱动程序的构造方法 | 第76页 |
| ·WDM 设备驱动程序实例 | 第76-81页 |
| ·设备初始化例程 | 第76-77页 |
| ·启动设备例程 | 第77页 |
| ·设备停止例程 | 第77页 |
| ·读取DSP 数据例程 | 第77-78页 |
| ·DSP 启动例程 | 第78页 |
| ·读 SRAM 例程 | 第78-79页 |
| ·PCI 发出读数通道例程 | 第79-80页 |
| ·中断服务例程 | 第80页 |
| ·主程序 | 第80-81页 |
| 第五章 测试结果、误差分析及体会 | 第81-92页 |
| ·时域静态参数测试 | 第81-84页 |
| ·频域指标测试 | 第84-85页 |
| ·误差分析 | 第85-87页 |
| ·误差的定义 | 第85-86页 |
| ·误差的分类 | 第86页 |
| ·研究误差的目的 | 第86-87页 |
| ·测试系统误差来源及估算 | 第87-89页 |
| ·模拟多路开关 CD4053 静态误差的计算 | 第87-88页 |
| ·放大器 PGA202 的误差计算 | 第88页 |
| ·模数转换器 ADS7805 的误差计算 | 第88-89页 |
| ·体会 | 第89-9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