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莓可溶性固形物、总酚和花青素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9页 |
| 1 引言 | 第9-21页 |
| ·蓝莓概况 | 第9-11页 |
| ·蓝莓资源分布 | 第9页 |
| ·蓝莓的营养成分 | 第9-10页 |
| ·蓝莓的保健功能 | 第10-11页 |
| ·近红外光谱技术概述 | 第11-15页 |
| ·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| 第11-12页 |
| ·近红外光谱的分析过程 | 第12页 |
| ·近红外光谱预处理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·近红外光谱技术常用建模方法 | 第13页 |
| ·近红外光谱模型的评价标准 | 第13-14页 |
| 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 | 第14-15页 |
| 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水果品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7页 |
| ·国外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| ·国内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| ·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18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8-21页 |
| 2 蓝莓可溶性固形物快速检测模型的建立 | 第21-31页 |
| ·前言 | 第21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3页 |
| ·材料与仪器 | 第21-22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3-28页 |
| 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析 | 第23页 |
| ·近红外光谱解析 | 第23-25页 |
| ·校正模型的建立 | 第25-27页 |
| ·模型预测性能验证 | 第27-2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8-31页 |
| 3 蓝莓总酚快速检测模型的建立 | 第31-45页 |
| ·前言 | 第31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1-33页 |
| ·材料与仪器 | 第31-32页 |
| ·实验办法 | 第32-33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3-42页 |
| ·最佳吸收波长的确定 | 第33-35页 |
| ·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35-36页 |
| ·总酚含量分析 | 第36-39页 |
| ·近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9页 |
| ·校正模型的建立 | 第39-41页 |
| ·模型预测性能验证 | 第41-4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2-45页 |
| 4 蓝莓花青素快速检测模型的建立 | 第45-57页 |
| ·前言 | 第45-46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6-48页 |
| ·材料与仪器 | 第46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6-48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4页 |
| ·矢车菊-3-0葡萄糖苷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48页 |
| ·花青素含量分析 | 第48-51页 |
| ·近红外光谱解析 | 第51页 |
| ·校正模型的建立 | 第51-53页 |
| ·模型预测性能验证 | 第53-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7页 |
| 5 结论与讨论 | 第57-59页 |
| ·结论 | 第57页 |
| ·讨论 | 第57-59页 |
| 6 展望 | 第59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7页 |
| 个人简介 | 第67-69页 |
| 导师简介 | 第69-71页 |
|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| 第71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