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1. 绪论 | 第11-18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2-15页 |
| ·发展的生态学理论 | 第13页 |
| ·“个体—环境匹配”理论和“阶段—环境匹配”理论 | 第13-14页 |
| ·社会认知理论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| 第15-18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的意义 | 第16-18页 |
| 2. 文献综述 | 第18-32页 |
| ·班级环境 | 第18-27页 |
| ·班级环境的概念与结构 | 第18-20页 |
| ·班级环境的测量 | 第20-23页 |
| ·班级/课堂环境与学生发展 | 第23-25页 |
| ·班级/课堂环境的“现实—理想”一致性 | 第25-27页 |
| ·自我概念 | 第27-30页 |
| ·自我概念的结构与测量 | 第27-29页 |
| ·班级/课堂环境与自我概念 | 第29-30页 |
| ·学业成绩与自我概念 | 第30页 |
| ·小结与述评 | 第30-32页 |
| 3. 研究设计与方法 | 第32-40页 |
| ·问题与研究假设 | 第32页 |
| ·本研究主要考察的问题 | 第32页 |
| ·研究假设 | 第32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32-34页 |
| ·班级样本 | 第33页 |
| ·教师样本 | 第33页 |
| ·学生样本和家长样本 | 第33-34页 |
| ·研究变量 | 第34-38页 |
| ·结果变量:学业成绩与小学生自我概念 | 第34-35页 |
| ·预测变量:现实班级环境变量及“现实—理想环境”的一致性 | 第35-37页 |
| ·控制变量:学生入学成绩 | 第37-38页 |
| ·研究程序 | 第38-40页 |
| ·施测程序 | 第38页 |
| ·统计方法 | 第38-40页 |
| 4. 结果分析 | 第40-63页 |
| ·班级环境之不同群体态度差异比较 | 第40-43页 |
| ·学生与教师的差异比较 | 第40-42页 |
| ·学生、家长和教师对理想班级环境偏好的差异比较 | 第42-43页 |
| ·班级环境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 | 第43-51页 |
| ·班级环境与小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| 第51-52页 |
| ·班级环境对学生变量的解释力比较 | 第52-53页 |
| ·“现实—理想”交互作用对学生变量影响的实质分析 | 第53-63页 |
| ·生理自我 | 第54-56页 |
| ·学校表现 | 第56-57页 |
| ·言语自我 | 第57-58页 |
| ·亲子关系 | 第58-59页 |
| ·同伴关系 | 第59-60页 |
| ·一般自我 | 第60-61页 |
| ·交互作用分析小结 | 第61-63页 |
| 5. 讨论 | 第63-72页 |
| ·测量工具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| 第63-64页 |
| ·《我的班级》问卷的信效度 | 第63-64页 |
| ·《自我描述问卷I型》(SDQ I)的信效度 | 第64页 |
| ·不同群体对班级环境态度的差异比较 | 第64-66页 |
| ·学生和教师对班级环境态度的差异 | 第64-65页 |
| ·学生、家长和教师所偏好的理想班级环境的差异 | 第65-66页 |
| ·班级环境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 | 第66-69页 |
| ·现实班级环境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 | 第66-67页 |
| ·“现实—理想”班级环境的一致性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 | 第67-69页 |
| ·现实班级环境及“现实—理想”交互作用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| 第69-72页 |
| 6. 结论和建议 | 第72-76页 |
| 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72-73页 |
| ·班级环境之不同群体态度差异比较 | 第72页 |
| ·现实班级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| 第72-73页 |
| ·“现实—理想”班级环境一致性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| 第73页 |
| ·研究的局限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| 第73-76页 |
| ·本研究的局限 | 第73-74页 |
| ·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| 第74-7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6-82页 |
| 附录 | 第82-94页 |
| 致谢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