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尼西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现状及策略建构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目录 | 第9-12页 |
| 1 绪论 | 第12-25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4页 |
| ·概念界定 | 第14-16页 |
| ·教师资格 | 第14-15页 |
| ·教师资格证书 | 第15页 |
| ·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| 第15页 |
| ·印度尼西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| 第15-16页 |
| ·理论基础 | 第16-17页 |
| ·教育管理学基本理论 | 第16页 |
| ·人本主义及需要理论 | 第16-17页 |
| ·教育法学 | 第17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7-22页 |
| ·文献检索过程 | 第17-18页 |
| ·国外教师资格认证的研究综述 | 第18-21页 |
| ·印度尼西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研究综述 | 第21-22页 |
| ·研究设计 | 第22-24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22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22-2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3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23-24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4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24-25页 |
| 2 印度尼西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现状调查 | 第25-35页 |
| ·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回收 | 第25-27页 |
| ·研究对象概况 | 第25页 |
| ·研究实施 | 第25页 |
| ·本卷调查资料的结果 | 第25-27页 |
| ·印度尼西亚教师现状 | 第27-35页 |
| ·印度尼西亚教师资格认证机构 | 第30-31页 |
| ·印度尼西亚教师资格认证任职标准 | 第31-32页 |
| ·印度尼西亚教师资格认证操作程序 | 第32-33页 |
| ·印度尼西亚教师资格认证分类 | 第33-35页 |
| 3 印度尼西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问题分析 | 第35-41页 |
| ·教师资格证的标准的滥用 | 第36-38页 |
| ·教师素质与创新能力低 | 第36页 |
| ·思想品德鉴定不严格 | 第36-38页 |
| ·教师教学能力的考察与测试不到位 | 第38页 |
| ·教师资格认证的分类不完善及终身有效制的弊端 | 第38-39页 |
| ·国家教育经费预算不足 | 第39页 |
| ·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、政策体系不完善 | 第39-41页 |
| 4 印度尼西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策略建构 | 第41-48页 |
| ·按当地实际情况提高学历要求 | 第41-42页 |
| ·不断改革教师资格证认证的过程 | 第42-43页 |
| ·调整教师资格证的分类 | 第43-45页 |
| ·按学科对教师资格证书进行分类 | 第44页 |
| ·按有效期对教师资格证书进行分类 | 第44-45页 |
| ·按职能对教师资格证书进行分类 | 第45页 |
| ·不断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| 第45-46页 |
| ·明确限制教师资格证的时限 | 第46-48页 |
| 结语 | 第48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| 附录A | 第52-56页 |
| 附录B | 第56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