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3页 |
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| 第9页 |
第二节 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| 第11-12页 |
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| 第12页 |
第五节 语料来源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“高”类句式的句法语义描写 | 第13-32页 |
第一节 差比范畴的界定 | 第13-16页 |
第二节 白话文运动之前的“高”类句式的句法语义特征 | 第16-24页 |
一、句式内部分析 | 第17-22页 |
二、结构外部功能分析 | 第22页 |
三、语体色彩分析 | 第22-23页 |
四、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节 白话文运动以后“高”类句式的句法语义分析 | 第24-32页 |
一、句式内部分析 | 第24-26页 |
二、结构外部功能分析 | 第26-30页 |
三、语体色彩分析 | 第30页 |
四、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“高”类句式词汇化的分析 | 第32-35页 |
第一节 词汇化的层级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“高”类句式词汇化的句法语义表现 | 第33页 |
第三节 词汇化发生的动因 | 第33-34页 |
第四节 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“高”类句式相关问题研究 | 第35-54页 |
第一节 “如”字句的发展及其与“高”类句式的关系 | 第35-42页 |
一、“似”和“如”表示差比的时间 | 第35-37页 |
二、表差比的“如”字句出现的原因 | 第37-38页 |
三、“如”字句衰落的原因 | 第38-39页 |
四、对“如”和“似”的语法性质分析 | 第39页 |
五、“如”和“似”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| 第39-41页 |
六、“如”字句与“高”类句式的比较分析 | 第41页 |
七、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“于”字句的发展及其与“高”类句式的关系 | 第42-44页 |
一、“于”字句的发展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| 第42-43页 |
二、“于”字句和“高”类句式的同期比较 | 第43-44页 |
三、小结 | 第44页 |
第三节 “过”字句的发展及其与“高”类句式的关系 | 第44-48页 |
一、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分析“过”的演变与“过”字句形成 | 第44-46页 |
二、“过”字句的句法和语义特征 | 第46-48页 |
三、小结 | 第48页 |
第四节 “出”字句的发展及其与“高”类句式的关系 | 第48-54页 |
一、“出”的演变及“出”字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| 第48-50页 |
二、“出”语法性质的确定 | 第50-51页 |
三、“出”字句式和“高”类句式的比较 | 第51页 |
四、关于“出”、“过”和“于”连用现象 | 第51-53页 |
五、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