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6-8页 |
| 引言 | 第8-10页 |
| 一、拉康主体理论概述 | 第10-12页 |
| 二、中国学者研究拉康主体理论的文化背景 | 第12-16页 |
| 三、拉康主体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概述 | 第16-31页 |
| (一) 对拉康主体学说的发生、形成阶段理论的介绍和研究 | 第17-22页 |
| 1、镜像阶段说 | 第18-19页 |
| 2、俄狄浦斯阶段说 | 第19-20页 |
| 3、主体三界说 | 第20-22页 |
| (二) 解读拉康关于无意识与语言关系的学说 | 第22-25页 |
| (三) 阐释拉康的欲望学说 | 第25-26页 |
| (四) 探讨拉康的主体观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 | 第26-28页 |
| (五) 运用拉康主体理论进行的文艺批评实践 | 第28-31页 |
| 四、拉康主体学说对中国文论研究的意义 | 第31-34页 |
| 五、余论:拉康研究在中国的局限和前景展望 | 第34-37页 |
| 注释 | 第37-3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9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