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1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·研究思路和内容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2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| 第15-30页 |
·团队内人际关系理论综述 | 第15-18页 |
·人际关系的内涵 | 第15-17页 |
·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| 第17页 |
·人际关系的测量 | 第17-18页 |
·团队效能理论综述 | 第18-24页 |
·团队的内涵 | 第18-21页 |
·团队效能的内涵 | 第21-23页 |
·团队效能的影响因素 | 第23-24页 |
·团队效能的测量 | 第24页 |
·个人效能理论综述 | 第24-30页 |
·个人效能的内涵 | 第24-26页 |
·个人效能的影响因素 | 第26-28页 |
·个人效能的测量 | 第28-30页 |
3 研究设计与数据测量 | 第30-55页 |
·研究设计框架 | 第30-32页 |
·以往研究的特点和启示 | 第30-31页 |
·研究框架与假设 | 第31-32页 |
·研究对象及实验设计 | 第32-34页 |
·研究对象的选择 | 第32页 |
·实验设计及过程干预 | 第32-34页 |
·测量工具选择与编制 | 第34-37页 |
·效能评估体系的建立 | 第34-35页 |
·测量工具的编制过程 | 第35-36页 |
·测量工具的确定 | 第36-37页 |
·测量工具信效度检验及研究维度分析 | 第37-54页 |
·团队内人际关系量表 | 第37-44页 |
·团队效能量表 | 第44-49页 |
·个人效能量表 | 第49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4 数据分析与统计结果 | 第55-82页 |
·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55-57页 |
·实施人际干预团队的总体特点 | 第55-56页 |
·不实施人际干预团队的总体特点 | 第56-57页 |
·差异显著性检验 | 第57-64页 |
·团队人际关系及效能的性别差异 | 第57-58页 |
·团队人际关系及效能的年级差异 | 第58-59页 |
·团队人际关系及效能的专业差异 | 第59-61页 |
·团队人际关系及效能的习得经验差异 | 第61-62页 |
·团队内人际干预效果的显著性检验 | 第62-63页 |
·时间因素对人际干预效果的影响差异 | 第63-64页 |
·相关分析 | 第64-71页 |
·人际关系与团队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| 第65-68页 |
·人际关系与个人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| 第68-70页 |
·团队效能与个人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| 第70-71页 |
·回归分析 | 第71-76页 |
·团队效能对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 | 第71-74页 |
·个人效能对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 | 第74-76页 |
·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| 第76-80页 |
·人际关系与团队效能的关系 | 第76-78页 |
·人际关系与个人效能的关系 | 第78-79页 |
·团队效能与个人效能的关系 | 第79-8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0-82页 |
5 团队建设与效能提升的实施建议 | 第82-89页 |
·加强人际关系管理 | 第82-84页 |
·树立开放性的人际关系理念 | 第82-83页 |
·构建支持性的沟通机制 | 第83页 |
·合理运用人际干预策略 | 第83-84页 |
·提升个人效能 | 第84-86页 |
·尊重和信任个体 | 第84-85页 |
·提供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 | 第85-86页 |
·加强团队建设 | 第86-89页 |
·营造和谐融洽的团队氛围 | 第86页 |
·明确团队目标 | 第86-87页 |
·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| 第87页 |
·提升团队效能感 | 第87-89页 |
6 结论 | 第89-91页 |
·研究理论 | 第89页 |
·研究创新性 | 第89-90页 |
·研究不足及展望 | 第90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4页 |
附录A 团队人际关系对团队效能和个人效能的影响研究问卷 | 第94-97页 |
附录B 团队内人际关系量表项目间相关分析 | 第97-98页 |
附录C 团队效能量表项目间相关分析 | 第98-99页 |
附录D 个人效能量表项目间相关分析 | 第99-10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00-102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