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提要 | 第1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·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·交通控制技术的发展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面向理论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面向应用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面向理论与应用的异同 | 第13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对象 | 第13-14页 |
·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·本文研究框架结构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快速路与常规道路衔接区域交通特性 | 第18-27页 |
·概述 | 第18页 |
·研究范围内道路类型及其特点 | 第18-20页 |
·城市快速路 | 第18-19页 |
·常规道路 | 第19-20页 |
·城市快速路与常规道路衔接类型 | 第20-23页 |
·快速路与常规道路关系 | 第20页 |
·快速路与常规道路衔接类型 | 第20-23页 |
·菱形立交交通拥堵分析 | 第23-26页 |
·入口匝道区域拥堵 | 第24-25页 |
·出口匝道区域拥堵 | 第25-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快速路匝道与衔接交叉口单点控制方法 | 第27-42页 |
·概述 | 第27页 |
·入口匝道控制 | 第27-33页 |
·基于主路通行能力的入口匝道定时控制 | 第27-29页 |
·基于主路最小车头时距的入口匝道感应控制 | 第29-31页 |
·基于主路占有率的入口匝道反馈控制 | 第31-33页 |
·出口匝道衔接辅路控制 | 第33-37页 |
·基于辅路通行能力的辅路定时控制 | 第34-35页 |
·基于匝道优先驶出的辅路感应控制 | 第35-36页 |
·基于出口匝道占有率的辅路反馈控制 | 第36-37页 |
·菱形立交平面交叉口信号控制 | 第37-41页 |
·定时控制方案结构 | 第38-39页 |
·信号周期绿信比 | 第39-40页 |
·相位绿灯间隔时间 | 第40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快速路匝道与衔接交叉口触发式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| 第42-52页 |
·概述 | 第42-43页 |
·触发式协调控制内涵 | 第43-45页 |
·协调控制理念 | 第43页 |
·协调控制目标 | 第43-44页 |
·协调控制规则 | 第44-45页 |
·触发式协调控制实现框架 | 第45-47页 |
·触发式协调控制结构 | 第45-47页 |
·触发式协调控制流程 | 第47页 |
·触发检测器布设 | 第47-51页 |
·触发检测器布设原则 | 第47-48页 |
·影响触发检测器布设的因素 | 第48-49页 |
·带辅路的菱形立交衔接区域触发检测器布设实例 | 第49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快速路匝道与衔接交叉口触发式协调控制算法研究 | 第52-62页 |
·概述 | 第52-53页 |
·触发式协调控制主程序算法 | 第53-54页 |
·拥挤排队触发算法 | 第54-57页 |
·排队级别划分 | 第54-55页 |
·排队触发流程 | 第55-57页 |
·交叉口协调控制算法 | 第57-59页 |
·交叉口信号调整原则 | 第57-58页 |
·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案流程 | 第58-59页 |
·入口匝道协调控制算法 | 第59-60页 |
·入口匝道协调控制原则 | 第59-60页 |
·入口匝道协调控制流程 | 第60页 |
·出口匝道衔接辅路协调控制算法 | 第60-61页 |
·出口匝道衔接辅路协调控制原则 | 第60-61页 |
·出口匝道衔接辅路协调控制流程 | 第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六章 仿真测试与分析 | 第62-81页 |
·概述 | 第62-66页 |
·交通仿真工具选取原则 | 第62-63页 |
·微观仿真建模应用步骤 | 第63-65页 |
·本文主要测试内容 | 第65-66页 |
·仿真测试方案设计 | 第66-74页 |
·选取典型仿真路网 | 第66-67页 |
·路网OD矩阵设计 | 第67-68页 |
·单点控制方案设计 | 第68-70页 |
·测试对比方案设计 | 第70页 |
·仿真模型参数设定 | 第70-72页 |
·仿真模型有效性检验 | 第72-74页 |
·评价指标设计 | 第74页 |
·仿真测试结果分析 | 第74-80页 |
·仿真测试方案Ⅰ数据分析 | 第74-77页 |
·仿真测试方案Ⅱ数据分析 | 第77-8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1-83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81-82页 |
·工作展望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91-92页 |
中文摘要 | 第92-94页 |
ABSTRACT | 第94-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