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脉搏波的动脉硬化识别方法的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·引言 | 第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·脉搏信号检测方法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·脉搏信号分析方法的研究 | 第11页 |
·基于脉搏信号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脉搏信号与心脑血管疾病简介 | 第13-16页 |
·脉搏波的形成与特点 | 第13-15页 |
·脉搏波形成及其生理学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脉搏波的特点 | 第14-15页 |
·动脉硬化的防治 | 第15-16页 |
第三章 总体设计方案 | 第16-18页 |
·系统设计原则 | 第16页 |
·总体结构框架 | 第16-18页 |
第四章 脉搏信号硬件采集电路设计 | 第18-33页 |
·脉搏信号的提取 | 第18-19页 |
·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| 第19-24页 |
·信号调理电路设计要求 | 第19-20页 |
·滤波电路设计 | 第20-22页 |
·电压提升电路设计 | 第22-23页 |
·放大电路设计 | 第23页 |
·信号调理电路的仿真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| 第24-29页 |
·单片机的选择 | 第24-25页 |
·AD转换器的选择 | 第25-27页 |
·串行通信简介 | 第27页 |
·整体单片机电路模块 | 第27-29页 |
·电源模块设计 | 第29-31页 |
·系统电源需求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正 5V电源设计 | 第30-31页 |
·负电源设计 | 第31页 |
·PCB设计与硬件实物图 | 第31-33页 |
第五章 LabVIEW软件分析系统设计 | 第33-45页 |
·LabVIEW简介 | 第33页 |
·软件设计总体框架 | 第33-37页 |
·软件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| 第37-45页 |
·用户登录管理 | 第37-39页 |
·脉搏信号采集 | 第39-41页 |
·用户资料管理 | 第41页 |
·波形预处理 | 第41-42页 |
·特征提取 | 第42页 |
·数据库管理 | 第42-44页 |
·动脉硬化智能分析 | 第44-45页 |
第六章 脉搏波预处理算法 | 第45-53页 |
·基线漂移矫正 | 第45-51页 |
·数据分段拟合法 | 第45-47页 |
·基于非抽样小波分解的基线漂移矫正 | 第47-51页 |
·时域信号的截取 | 第51-53页 |
第七章 脉搏波特征提取和动脉硬化程度的分类算法 | 第53-66页 |
·频域特征提取算法 | 第53-54页 |
·脉率的计算 | 第54页 |
·主要谐波频率及其幅值计算 | 第54页 |
·时域特征提取算法 | 第54-56页 |
·波峰数提取算法 | 第55页 |
·主波斜率计算 | 第55-56页 |
·20%主波宽度计算 | 第56页 |
·脉搏波形重心位置的确定 | 第56页 |
·特征向量的选择 | 第56-61页 |
·样本数据库 | 第56-57页 |
·模糊 ISODALA聚类算法 | 第57-59页 |
·特征参数的模糊ISODATA聚类有效性试验 | 第59-61页 |
·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动脉硬化程度分类 | 第61-66页 |
·模糊模式识别简介 | 第61-62页 |
·用于动脉硬化程度识别的模糊分类系统设计 | 第62-66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