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市创意人才激励模式研究
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1 引言 | 第11-14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·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2 相关理论综述 | 第14-23页 |
·创意人才相关理论 | 第14-17页 |
·"3T"理论 | 第14-15页 |
·创意资本理论 | 第15-16页 |
·人才集聚理论 | 第16-17页 |
·相关激励思想 | 第17-19页 |
·传统管理中的宏观激励思想 | 第17页 |
·传统管理中的微观激励思想 | 第17-19页 |
·相关激励理论 | 第19-23页 |
·需要层次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ERG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成就激励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委托-代理理论 | 第22-23页 |
3 创意产业及创意人才的特征分析 | 第23-32页 |
·创意产业的特征分析 | 第23-27页 |
·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 | 第23页 |
·创意产业的分类 | 第23-25页 |
·创意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 | 第25-26页 |
·创意产业的共性 | 第26-27页 |
·创意人才的特征分析 | 第27-32页 |
·创意人才的概念界定 | 第27-28页 |
·创意人才的个性特征 | 第28-29页 |
·创意人才的工作特征 | 第29-30页 |
·创意人才的需求特征 | 第30-32页 |
4 创意人才激励因素分析 | 第32-40页 |
·创意人才与城市及企业的关系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创意人才与城市的关系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创意人才与企业的关系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创意人才宏观激励因素和微观激励因素分析 | 第34-37页 |
·创意人才宏观激励因素分析 | 第34-36页 |
·创意人才微观激励因素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国内外成功案例借鉴 | 第37-40页 |
·曼彻斯特北部文化小区 | 第37-38页 |
·上海有喜工贸有限公司 | 第38-39页 |
·成功案例引发的思考 | 第39-40页 |
5 北京市创意人才队伍现状及其激励现状分析 | 第40-52页 |
·北京市创意人才队伍现状 | 第40-44页 |
·队伍年轻化 | 第40-41页 |
·学历以本科为主 | 第41-42页 |
·以实现个人价值为主要工作目标 | 第42-43页 |
·人才流动性强 | 第43-44页 |
·北京市创意人才宏观激励现状及问题 | 第44-45页 |
·政府的财税支持政策不完善 | 第44-45页 |
·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不健全 | 第45页 |
·北京市创意人才微观激励现状及问题 | 第45-48页 |
·薪酬福利没有竞争力 | 第45-46页 |
·培训设计不合理 | 第46-47页 |
·绩效考核方式比较传统 | 第47-48页 |
·工作环境不适合创意 | 第48页 |
·北京市创意人才激励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48-52页 |
·政府方面的原因 | 第49-50页 |
·企业方面的原因 | 第50-52页 |
6 北京市创意人才激励模式的构建及其实施策略研究 | 第52-65页 |
·激励模式的构建原则 | 第52-55页 |
·以人为本原则 | 第52-53页 |
·差异性原则 | 第53-54页 |
·公平性原则 | 第54页 |
·长期性原则 | 第54-55页 |
·构建创意人才激励模式 | 第55-56页 |
·宏观角度的社会激励策略 | 第56-58页 |
·完善创意产业财政支持政策 | 第56-57页 |
·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| 第57-58页 |
·微观角度的企业激励策略 | 第58-63页 |
·合理的成长激励 | 第58-60页 |
·完善的成就激励 | 第60-61页 |
·全面的环境激励 | 第61-63页 |
·长期的薪酬激励 | 第63页 |
·激励的效果评估与反馈 | 第63-65页 |
7 结论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
索引 | 第69-7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70-72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