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5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13-15页 |
二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5页 |
三、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四、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6-18页 |
(一) 网络学习 | 第16-18页 |
(二) 信息加工 | 第18页 |
五、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8-22页 |
六、论文的结构 | 第22-25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 | 第25-39页 |
一、信息加工理论 | 第25-30页 |
(一) 信息加工理论的分类 | 第25-27页 |
(二) 信息加工的学习原理 | 第27-28页 |
(三) 信息加工的研究方法 | 第28-30页 |
二、一般认知机制理论 | 第30-35页 |
(一) 工作记忆理论 | 第30-31页 |
(二) 认知负荷理论 | 第31-32页 |
(三) 双重编码理论 | 第32-35页 |
三、多媒体学习理论 | 第35-39页 |
(一) 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 | 第35-36页 |
(二) 多媒体学习的设计原则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39-53页 |
一、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研究 | 第39-47页 |
(一)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折中 | 第39-40页 |
(二) 从认知加工到意义建构 | 第40-43页 |
(三) 从个体认知到社会认知 | 第43-44页 |
(四) 从一般过程到具体过程 | 第44-45页 |
(五) 从认知因素到非认知因素 | 第45-47页 |
二、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 | 第47-50页 |
(一) 国外的典型研究 | 第48-49页 |
(二) 国内的典型研究 | 第49-50页 |
三、当前研究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| 第50-53页 |
(一) 当前研究的不足 | 第50-51页 |
(二) 未来研究的方向 | 第51-53页 |
第四章 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| 第53-61页 |
一、模型构建的依据 | 第53-55页 |
二、模型的结构和内容 | 第55-58页 |
(一) 网络信息加工的两大层次 | 第56-57页 |
(二) 网络信息加工的三大阶段 | 第57-58页 |
三、模型的特点与意义 | 第58-61页 |
(一) 模型的特点 | 第58-59页 |
(二) 模型的意义 | 第59-61页 |
第五章 网络学习的个体信息加工 | 第61-89页 |
一、网络信息的呈现与注意 | 第61-70页 |
(一) 网络信息的组织与呈现 | 第61-65页 |
(二) 网络信息的注意与选择 | 第65-70页 |
二、网络信息的加工与保持 | 第70-75页 |
(一) 信息加工的三个子过程 | 第70-72页 |
(二) 信息保持及其影响因素 | 第72-75页 |
三、实验1:网络课程内容呈现形式的对比研究 | 第75-80页 |
(一) 实验设计 | 第75-77页 |
(二)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77-78页 |
(三) 结论与建议 | 第78-80页 |
四、实验2:"三分屏"课程网络学习的眼动研究 | 第80-89页 |
(一) 实验设计 | 第80-82页 |
(二)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82-86页 |
(三) 结论与问题 | 第86-89页 |
第六章 网络学习的群体信息加工 | 第89-113页 |
一、网络信息交换与知识建构 | 第89-97页 |
(一) 知识建构的基本概念 | 第89-93页 |
(二) 知识建构的过程与分析模型 | 第93-97页 |
二、网络信息生态构建与平衡 | 第97-100页 |
(一) 网络学习的信息生态系统 | 第97-99页 |
(二) 网络学习的信息生态平衡 | 第99-100页 |
三、案例:基于MOODLE的网络知识建构内容分析研究 | 第100-113页 |
(一) 研究设计 | 第100-101页 |
(二) 研究过程 | 第101-104页 |
(三) 结果统计与分析 | 第104-111页 |
(四) 结论与建议 | 第111-113页 |
第七章 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 | 第113-129页 |
一、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分类 | 第113-115页 |
(一) 影响因素的分类依据 | 第113-114页 |
(二) 影响因素的分类模型 | 第114-115页 |
二、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15-118页 |
(一) 内部影响因素 | 第115-116页 |
(二) 外部影响因素 | 第116-118页 |
三、实验:网络学习中认知方式与标记效应的眼动研究 | 第118-129页 |
(一) 实验设计 | 第118-121页 |
(二)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121-126页 |
(三) 结论与建议 | 第126-129页 |
第八章 网络学习支持系统MET-ALSS的设计 | 第129-149页 |
一、ALSS与MET-ALSS概述 | 第129-134页 |
(一) ALSS的基本概念 | 第129-132页 |
(二) MET-ALSS的系统原型 | 第132-134页 |
二、基于信息加工的MET-ALSS设计 | 第134-149页 |
(一) MET-ALSS的信息呈现设计 | 第134-139页 |
(二) MET-ALSS的信息导航设计 | 第139-141页 |
(三) MET-ALSS的内容组织设计 | 第141-143页 |
(四) MET-ALSS的学习支持设计 | 第143-149页 |
第九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| 第149-153页 |
一、研究结论 | 第149-151页 |
二、主要创新点 | 第151页 |
三、研究不足和建议 | 第151-1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3-163页 |
中文文献 | 第153-157页 |
英文文献 | 第157-163页 |
附录 | 第163-175页 |
附录1 网络课程内容呈现形式的对比研究实验材料 | 第163-166页 |
附录2 "三分屏"课程网络学习的眼动研究实验材料 | 第166-170页 |
附录3 网络学习中认知方式与标记效应的眼动研究实验材料 | 第170-175页 |
致谢 | 第175-177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| 第1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