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30页 |
·引言 | 第11页 |
·化学修饰电极 | 第11-17页 |
·化学修饰电极的发展历程 | 第12-13页 |
·化学修饰电极的类型 | 第13-17页 |
·修饰剂 | 第14-15页 |
·共价键合型(共价键合法) | 第15页 |
·吸附型(吸附法) | 第15-16页 |
·聚合物薄膜型(聚合物薄膜法) | 第16页 |
·其他类型 | 第16-17页 |
·血红蛋白的电化学研究 | 第17-21页 |
·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| 第17-18页 |
·血红蛋白的电化学研究基础 | 第18-21页 |
·血红蛋白在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| 第21-28页 |
·血红蛋白在模拟生物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 | 第21-22页 |
·血红蛋白在生物材料界面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 | 第22-23页 |
·血红蛋白在高分子聚合物以及溶胶-凝胶界面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 | 第23页 |
·血红蛋白在纳米材料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 | 第23-27页 |
·金溶胶纳米粒子 | 第24-25页 |
·碳纳米管 | 第25页 |
·无机纳米粒子 | 第25-27页 |
·微孔与介孔分子筛 | 第27页 |
·血红蛋白在室温离子液体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 | 第27-28页 |
·化学修饰电极及血红蛋白电化学研究的展望 | 第28页 |
·论文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8-30页 |
第2章 血红蛋白在纳米氧化镍/壳聚糖—纳米碳酸钙复合膜修饰离子液体碳糊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| 第30-43页 |
·引言 | 第30-3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1-33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31-32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32页 |
·实验准备 | 第3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2-33页 |
·结果和讨论 | 第33-42页 |
·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 | 第33-34页 |
·外光谱 | 第34-35页 |
·阻抗 | 第35-37页 |
·Hb在纳米氧化镍修饰的CILE上的电化学行为 | 第37-39页 |
·pH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·Hb对H_2O_2的电化学催化 | 第41-42页 |
·电极重现性和稳定性 | 第42页 |
·本章结论 | 第42-43页 |
第3章 血红蛋白在琼脂糖修饰离子液体碳糊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| 第43-56页 |
·引言 | 第43-44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4-45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44-45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45页 |
·传感器的制备 | 第4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5-55页 |
·UV-vis光谱 | 第45-46页 |
·FT-IR光谱图 | 第46-47页 |
·Hb在agarose/CILE上的直接电化学 | 第47-50页 |
·制备传感器的条件优化 | 第50-51页 |
·检测H_2O_2的最佳条件 | 第51-52页 |
·H_2O_2在Hb/agarose/CILE上的计时电流响应曲线 | 第52-54页 |
·实际样品分析和干扰实验 | 第54页 |
·Hb/agarose/CILE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| 第54-55页 |
·本章结论 | 第55-56页 |
第4章 血红蛋白在壳聚糖/纳米金/APS/普鲁士蓝复合膜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| 第56-69页 |
·引言 | 第56-5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7-60页 |
·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| 第57-58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58页 |
·纳米金的制备 | 第58页 |
·传感器的构制 | 第58-60页 |
·结果和讨论 | 第60-68页 |
·Hb-Chit/AuNPs/APS/PB复合膜的光谱表征 | 第60-62页 |
·UV-vis吸收光谱表征 | 第60-61页 |
·FT-IR光谱表征 | 第61-62页 |
·Hb-Chit/AuNPs/APS/PB/GCE修饰电极的直接电化学行为 | 第62-64页 |
·对H_2O_2的催化性质研究 | 第64-67页 |
·干扰实验 | 第67页 |
·Hb-chit/AuNPS/APS/PB/GCE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| 第67-68页 |
·本章结论 | 第68-69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8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