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方言论文--北方话(官话方言)论文

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2页
第1章 绪论第12-30页
   ·湟水流域的地理概况与历史沿革第12-15页
     ·地理概况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历史沿革第13-15页
   ·湟水流域的语言概况第15-16页
   ·国内外关于湟水流域汉语方言的研究现状第16-22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16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现状第18-21页
  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研究的不足第21-22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内容、价值与方法第22-25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研究价值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·方言代表点及发音合作人情况简介第25-30页
     ·方言代表点的选择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发音合作人简介第26-30页
第2章 湟水流域汉语方言主要代表点音系第30-58页
   ·西宁话音系第30-32页
   ·湟源县城关话音系第32-34页
   ·湟中鲁沙尔镇汉民话音系第34-35页
   ·大通县朔北话音系第35-37页
   ·大通县桥头镇回民话音系第37-38页
   ·循化县积石镇汉民话音系第38-39页
   ·乐都县碾伯话音系第39-41页
   ·乐都县马厂话音系第41-42页
   ·乐都县高店话音系第42-43页
   ·平安县平安镇话音系第43-45页
   ·互助威远镇话音系第45-46页
   ·化隆县巴燕回民话音系第46-48页
   ·化隆县甘都回民话音系第48-49页
   ·化隆县昂思多汉民话音系第49-50页
   ·民和川口汉民话音系第50-52页
   ·民和川口回民话音系第52-53页
   ·民和马营话音系第53-54页
   ·民和甘沟话音系第54-56页
   ·民和县塘尔垣回民话音系第56-58页
第3章 湟水流域汉语方言音系与中古音系的比较第58-72页
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声母与中古声母的比较第58-64页
     ·古全浊声母的今读第58-59页
     ·非组声母的今读第59页
     ·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第59-60页
     ·端精见组声母的今读第60-61页
     ·泥来母的今读第61-62页
     ·日母的今读第62-63页
     ·疑影母的今读第63-64页
     ·云、以母的今读第64页
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韵母与中古韵母的比较第64-71页
     ·果摄韵母的今读第64页
     ·假摄韵母的今读第64-65页
     ·遇摄韵母的今读第65-66页
     ·蟹摄韵母的今读第66页
     ·止摄韵母的今读第66-67页
     ·效摄韵母的今读第67页
     ·流摄韵母的今读第67页
     ·咸山摄韵母的今读第67-68页
     ·深臻曾梗摄韵母的今读第68-69页
     ·宕江摄韵母的今读第69-71页
     ·通摄韵母的今读第71页
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声调与中古声调的比较第71-72页
第4章 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声韵调的演变(上)第72-100页
   ·古全浊声母的读音和演变第72-78页
     ·古全浊声母的演变第72-74页
     ·全浊塞音、塞擦音的读音第74-75页
     ·全浊声母读音今读分析第75-78页
   ·中古端、精、见组字在齐齿呼韵母前的读音演变第78-87页
     ·中古端精见三组声母在齐齿呼韵母前的分混类型第78-81页
     ·端精见组字读音演变的时间顺序第81-84页
     ·端精见组齐齿呼字读音的演变过程第84-87页
   ·知庄章组及日母的演变第87-94页
     ·知庄章组的演变第87-90页
     ·知系字读唇齿音[f]、[v]的现象第90-92页
     ·日母字的演变第92-94页
   ·泥母、疑母、影喻微母的今读和演变第94-100页
     ·泥母、疑母和影母第94-99页
     ·疑影喻母合口和微母第99-100页
第5章 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声韵调的演变(下)第100-144页
   ·阴声韵的读音和演变第100-108页
     ·果摄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假摄第101-104页
     ·遇摄的演变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蟹止摄的分混第105-108页
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高元音的摩擦化及以高化为主的拉链式音变第108-119页
     ·[i]的舌尖化第108-112页
     ·[u]的摩擦化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·[y]的舌尖化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·以单元音韵母高化和复元音韵母单音化为主的拉链式音变第116-119页
   ·阳声韵的演变第119-131页
  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阳声韵演变的基本情况第119-123页
  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深臻曾梗通五摄舒声字韵母的合流第123-126页
  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鼻韵尾的合并和消失第126-129页
  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宕江摄舒声字无[u]介音现象第129-131页
   ·中古曾梗深入声德陌(麦)三韵的读音演变第131-139页
     ·中古德陌(麦)三韵在湟水流域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第131-135页
  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德陌(麦)三韵字i韵尾的产生第135-137页
  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德陌(麦)三韵字带i介音现象第137-139页
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声调的演变第139-144页
     ·声调类型和分布第139-140页
     ·调类演化第140-141页
     ·声调简化的原因第141-144页
第6章 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共时音变第144-156页
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的中和调第144-148页
  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中和调的表现形式第144-147页
  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中和调的特点第147-148页
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儿缀音变第148-156页
     ·儿缀类型第149-151页
     ·儿缀变调第151-153页
  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儿缀音变成因思考第153-156页
第7章 从语言接触看湟水流域的汉语方言第156-166页
   ·有关湟水流域的语言接触第156-161页
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接触音变——语言替换第161-166页
第8章 湟水流域汉语方言与周边方言的语音比较第166-188页
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第166-168页
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地图第168-178页
     ·古开口庄组、知组二等、章组止摄字读音分布第169-170页
     ·知系合口呼字读音分布第170-171页
     ·端精见组字在[i]韵母前的读音分混分布第171-172页
     ·"我"字读音分布第172-173页
     ·蟹开一二与假开三章日组字读音分混分布第173-174页
     ·曾开一、梗开二帮组入声字今韵母读音分布第174-175页
     ·"哥、剥、各"读音分布第175-176页
     ·宕江摄舒声合口呼字读音分布第176-177页
     ·深臻曾梗通摄舒声字读音分布第177-178页
     ·调类分布图第178页
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与周边汉语方言的语音比较第178-188页
  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与兰银官话金城片的语音比较第178-181页
  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与中原官话秦陇片的语音比较第181-184页
     ·湟水流域汉语方言与中原官话陇中片的语音比较第184-188页
第9章 论湟水流域汉语方言的形成第188-202页
   ·历史上的移民对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形成的影响第189-190页
   ·湟水对本地汉语方言形成的影响第190-191页
   ·历史上的行政归属对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形成的影响第191-194页
   ·多民族共存一体的格局对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形成的影响第194-195页
   ·从语音特点看湟水流域汉语方言的形成第195-197页
   ·"江淮官话说"质疑及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形成之思考第197-202页
参考文献第202-210页
致谢第210-212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12页

论文共21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
下一篇: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