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玉峰人文教育思想的研究及启示
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绪论 | 第8-18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8-10页 |
二、研究综述 | 第10-14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四、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五、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8页 |
(一)人文 | 第15页 |
(二)人文教育 | 第15-16页 |
(三)人文精神 | 第16-18页 |
第一章 黄玉峰人文教育思想的来源和形成 | 第18-28页 |
第一节 榜样认同是其人文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 | 第18-21页 |
一、苏东坡的人格精神 | 第18-19页 |
二、鲁迅的“立人”教育观 | 第19-20页 |
三、潘光旦的位育思想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早期求学生涯及其人文教育思想的孕育 | 第21-24页 |
一、黄玉峰所受的家庭教育 | 第21-22页 |
二、黄玉峰所受的学校教育 | 第22-24页 |
第三节 在教育实践中其人文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| 第24-27页 |
第四节 社会背景对其人文教育思想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第二章 黄玉峰人文教育的教育目的和实践 | 第28-46页 |
第一节 黄玉峰人文教育的目的的形成 | 第28-32页 |
一、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二、马克思主义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三、社会现实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黄玉峰人文教育的实践 | 第32-46页 |
一、课堂改革 | 第32-43页 |
二、课外改革 | 第43-46页 |
第三章 黄玉峰人文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借鉴意义 | 第46-62页 |
第一节 对语文教师的启示 | 第46-54页 |
一、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师的必备精神 | 第46-52页 |
二、人文教育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| 第52-54页 |
第二节 营造家庭的人文氛围 | 第54-57页 |
第三节 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础 | 第57-59页 |
第四节 为语文学习开拓新的方式 | 第59-62页 |
结语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9页 |
附录一:五浦庠叙赋 | 第69-70页 |
附录二:五浦汇实验学校校礼三字经 | 第70-71页 |
附录三:黄玉峰推荐书单 | 第71-72页 |
附录四:校歌《学成报故乡》 | 第72-73页 |
附录五:黄玉峰给新生写的信 | 第73-75页 |
附录六:家长会邀请函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8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