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绪论 | 第10-19页 |
一、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(一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(二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三、研究思路、方法及创新之处 | 第17-19页 |
(一)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(三)创新之处 | 第18-19页 |
第一章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政治认同理论概述. | 第19-26页 |
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相关概念 | 第19-21页 |
一、核心素养的含义 | 第19-20页 |
二、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| 第20页 |
三、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政治认同的理论阐释 | 第21-24页 |
一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治认同的相关论述 | 第21-22页 |
二、中华传统文化中政治认同的文化探源 | 第22-23页 |
三、西方学者政治认同理论借鉴 | 第23-24页 |
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政治认同 | 第24-26页 |
一、政治认同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地位 | 第24页 |
二、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生政治认同培育的要求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政治认同现状调查. | 第26-46页 |
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政治认同调查情况说明 | 第26-29页 |
一、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题型设计 | 第26页 |
二、样本选择与调研过程 | 第26-27页 |
三、样本特征描述 | 第27-29页 |
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政治认同现状分析 | 第29-46页 |
一、理论认知独立性与浅表化并存 | 第29-34页 |
二、情感理念自发性与冲动性并存 | 第34-37页 |
三、价值取向多元化与模糊性并存 | 第37-42页 |
四、实践参与积极性与被动性并存 | 第42-46页 |
第三章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政治认同存在问题及原因 | 第46-55页 |
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政治认同存在的问题 | 第46-50页 |
一、政治认知表面化 | 第46-47页 |
二、政治情感情绪化 | 第47-48页 |
三、政治信仰多元化 | 第48-49页 |
四、政治实践被动化 | 第49-50页 |
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政治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50-55页 |
一、应试教育弊端凸显 | 第50-51页 |
二、情感价值教育失衡 | 第51-52页 |
三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| 第52-53页 |
四、政治体验环节缺乏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政治认同培育的策略 | 第55-68页 |
第一节 遵循高中生政治认同培育的基本原则 | 第55-58页 |
一、凸显鲜明的教育性 | 第55-56页 |
二、突出德育的主导性 | 第56-57页 |
三、彰显评价的综合性 | 第57-58页 |
第二节 构建高中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教师队伍 | 第58-61页 |
一、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政治认同的信奉者 | 第58-59页 |
二、思想政治课老师是政治认同的示范者 | 第59-60页 |
三、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政治认同的引领者 | 第60-61页 |
第三节 探讨高中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新方法 | 第61-64页 |
一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体价值 | 第61-62页 |
二、以理论为引导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| 第62-63页 |
三、以生活为基准开展三全育人 | 第63-64页 |
第四节 创设高中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新途径 | 第64-68页 |
一、营造政治实践环境 | 第64-65页 |
二、拓宽政治参与渠道 | 第65-67页 |
三、提高自身践行能力 | 第67-68页 |
结语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附录一 :学生问卷调查表 | 第73-78页 |
附录二 :教师访谈提纲 | 第78-7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