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道路近距离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引言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交通组织设计 | 第12页 |
1.2.2 交叉口渠化设计 | 第12-13页 |
1.2.3 交通信号控制 | 第13-14页 |
1.2.4 交通仿真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2.5 近距离交叉口的研究 | 第15页 |
1.3 本文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5页 |
1.3.2 主要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路线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特性 | 第17-29页 |
2.1 近距离交叉口概念 | 第17-19页 |
2.2 近距离交叉口冲突点分析 | 第19-21页 |
2.3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特性分析 | 第21-22页 |
2.4 近距离交叉口的通行特性 | 第22-2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 | 第29-37页 |
3.1 交通组织优化基本理论 | 第29-32页 |
3.1.1 交通组织优化的概念 | 第29页 |
3.1.2 交通组织优化的思路 | 第29页 |
3.1.3 交通组织优化的原则 | 第29-32页 |
3.2 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法 | 第32-34页 |
3.2.1 宏观交通组织方法 | 第32-33页 |
3.2.2 微观交通组织方法 | 第33-34页 |
3.3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的方法 | 第34页 |
3.4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步骤 | 第34-3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近距离交叉口渠化设计 | 第37-49页 |
4.1 交通渠化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| 第37页 |
4.2 交叉口渠化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| 第37-40页 |
4.3 近距离交叉口渠化原则 | 第40-41页 |
4.4 近距离交叉口渠化措施 | 第41-43页 |
4.4.1 车道功能划分 | 第41-42页 |
4.4.2 交通岛设置 | 第42页 |
4.4.3 人行横道设计 | 第42-43页 |
4.4.4 交通设施设置 | 第43页 |
4.5 近距离交叉口渠化设计 | 第43-48页 |
4.5.1 近距离交叉口进口车道设计 | 第43-47页 |
4.5.2 近距离交叉口出口车道设计 | 第47页 |
4.5.3 近距离交叉口交织段协调设计 | 第47-48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五章 近距离交叉口信号设计 | 第49-55页 |
5.1 信号控制的基本概念 | 第49-51页 |
5.1.1 基本参数 | 第49-50页 |
5.1.2 信号控制的目的 | 第50页 |
5.1.3 信号控制的分类 | 第50-51页 |
5.2 信号相位设计 | 第51-54页 |
5.2.1 设计原则 | 第51-52页 |
5.2.2 设计步骤 | 第52-54页 |
5.2.3 相序设计 | 第54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六章 设计实例应用及仿真评价 | 第55-67页 |
6.1 交通组织仿真软件介绍 | 第55-57页 |
6.2 近距离交叉口实例 | 第57-61页 |
6.2.1 工程实例简介 | 第57-58页 |
6.2.2 交叉口现状分析 | 第58-61页 |
6.3 现状交通量调查 | 第61-62页 |
6.4 交通组织优化及结果分析 | 第62-65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7.1 主要研究成果 | 第67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