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绪论 | 第9-13页 |
(一) 《申报》的文学含量与文学研究价值 | 第9-10页 |
(二) 《申报·自由谈》作为报纸副刊的文学意义与价值 | 第10-11页 |
(三) 自由言说性:深化《申报·自由谈》研究的独特视角 | 第11-13页 |
一、《申报》作为民间报刊的自由言说性 | 第13-24页 |
(一) 公共空间建构与自由言说性的可能 | 第13-15页 |
(二) 《申报》的民间性与自由言说性期许 | 第15-17页 |
(三) 《自由谈》尽力展示自由言说的表征 | 第17-20页 |
(四) 内外掣肘:在"自由"与"不自由"之间 | 第20-24页 |
二、《申报·自由谈》不同时期的言说内容与"自由"度 | 第24-31页 |
(一) 民国初年:品评北洋统治政治之得失 | 第24-26页 |
(二) 三十年代:左翼思潮介入的自由与不自由 | 第26-29页 |
(三) 四十年代:夹缝中生存的"民生、民主"问题探究 | 第29-31页 |
三、《自由谈》杂文的自由言说性 | 第31-43页 |
(一) 杂文作为拓展空间的"自由"文学样式 | 第31-34页 |
(二) 《自由谈》杂文言说的多维视角 | 第34-37页 |
(三) 追求市场效应的艺术选择:形象性与趣味性 | 第37-40页 |
(四) 鲁迅领衔的30年代左翼杂文的独特价值 | 第40-43页 |
四、《自由谈》的自由性与其他文体创作 | 第43-54页 |
(一) 报刊文学:市场导向和不拘一格的文学样式选择 | 第43-45页 |
(二) 文学译作的多样化选择 | 第45-47页 |
(三) 切合公众需要:通俗小说风景独好 | 第47-50页 |
(四) 文学理念的自由选择与纯文学创作的多样展开 | 第50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