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犁民歌音乐形态研究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绪论 | 第8-11页 |
|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价值 | 第8-9页 |
|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9页 |
|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9-11页 |
| 第一章 伊犁民歌的生存背景 | 第11-14页 |
|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位置 | 第11-13页 |
| 一、位置 | 第11-12页 |
| 二、气候 | 第12-13页 |
| 第二节 民歌的发展脉络 | 第13-14页 |
| 第二章 伊犁民歌音乐形态比较分析 | 第14-64页 |
| 第一节 调式 | 第14-26页 |
| 一、do调式 | 第14-17页 |
| 二、sol调式 | 第17-20页 |
| 三、mi调式 | 第20-21页 |
| 四、re调式 | 第21-23页 |
| 五、伊犁民歌与锡伯族民歌的调式比较 | 第23-26页 |
| 第二节 节拍与节奏 | 第26-33页 |
| 一、节拍 | 第26页 |
| 二、节奏 | 第26-33页 |
| 第三节 旋律形态 | 第33-44页 |
| 一、八乐句 | 第33-36页 |
| 二、六乐句 | 第36-37页 |
| 三、四乐句 | 第37-44页 |
| 第四节 旋法 | 第44-64页 |
| 一、平行级进与跳进 | 第45-47页 |
| 二、上下级进环绕 | 第47-51页 |
| 三、三度交替音进行 | 第51-54页 |
| 四、四五度框架动机 | 第54-56页 |
| 五、音群顶真格 | 第56-58页 |
| 六、伊犁民歌与江南民歌的旋法比较 | 第58-64页 |
| 第三章 伊犁民歌的伴奏乐器、表演场合与形式 | 第64-72页 |
| 第一节 演奏乐器 | 第64-69页 |
| 一、弹拨尔 | 第64-65页 |
| 二、都它尔 | 第65-66页 |
| 三、萨它尔 | 第66-67页 |
| 四、小提琴 | 第67-69页 |
| 第二节 表演场合 | 第69-70页 |
| 第三节 表演形式 | 第70-72页 |
| 一、舞台表演形式 | 第70页 |
| 二、民间表演形式 | 第70-72页 |
| 第四章 伊犁民歌与东疆、南疆地区民歌的比较研究 | 第72-83页 |
| 第一节 伊犁与东疆吐鲁番维吾尔民歌的音乐形态比较 | 第72-76页 |
| 一、调式 | 第72-74页 |
| 二、旋法 | 第74-76页 |
| 第二节 伊犁与南疆喀什、库车民歌的音乐形态比较 | 第76-81页 |
| 一、伊犁与南疆喀什维吾尔民歌的音乐形态比较 | 第76-78页 |
| 二、伊犁与南疆库车维吾尔民歌的音乐形态比较 | 第78-81页 |
| 第三节 、伊犁与东疆、南疆地区民歌表演形式的比较 | 第81-83页 |
| 一、乐器的比较 | 第81页 |
| 二、表演形式的比较 | 第81-83页 |
| 结语 | 第83-8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5-88页 |
| 附录 | 第88-94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4-95页 |
| 致谢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