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机械、仪表工业论文--机械学(机械设计基础理论)论文--机构学论文

3-RSR型并联车载天线机构动力学仿真与优化设计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并联机构及其在天线领域的应用概况第11-16页
    1.3 并联机构动力学研究概况第16-17页
    1.4 动态设计研究概况第17-18页
    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-20页
第2章 并联式车载天线机构构型优选第20-41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0页
    2.2 3-RSR并联机构方案分析第20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3-RSR并联机构位置反解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3-RSR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3-RSR并联机构驱动力矩仿真第25-27页
    2.3 PU-2UPS并联机构方案分析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PU-2UPS并联机构位置反解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PU-2UP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PU-2UPS并联机构驱动力仿真第30-32页
    2.4 3-RPS并联机构方案分析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3-RPS并联机构位置反解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3-RP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3-RPS并联机构驱动力仿真第34-37页
    2.5 天线机构构型方案对比分析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功率比较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综合比较第38-40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3章 3-RSR并联天线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第41-5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1页
    3.2 基座固定情况下3-RSR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第41-45页
    3.3 基座运动情况下3-RSR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第45-46页
    3.4 3-RSR并联天线机构动力学分析算例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3-RSR并联天线机构在基座固定情况下动力学模型求解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3-RSR并联天线机构在基座运动情况下动力学模型求解第48-51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4章 3-RSR并联天线机构动态设计及优化第52-6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2页
    4.2 3-RSR并联天线机构性能指标求解第52-55页
    4.3 3-RSR并联天线机构优化数学模型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3-RSR并联天线机构优化目标函数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3-RSR并联天线机构优化约束条件第56-57页
    4.4 3-RSR并联天线机构动力学优化第57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遗传算法简述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基于遗传算法的3-RSR并联天线机构优化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遗传算法优化结果分析第60-63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3-64页
第5章 3-RSR并联车载天线机构虚拟样机建模与动力学仿真第64-83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64页
    5.2 并联式车载天线机构工况分析第64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风载荷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积雪载荷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车体激励第67-70页
    5.3 并联式车载天线机构虚拟样机建模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并联式车载天线机构虚拟样机结构建模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并联式车载天线机构虚拟样机工况建模第72-74页
    5.4 并联式车载天线机构虚拟样机动力学仿真第74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并联式车载天线机构运动学仿真第74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并联式车载天线机构在保精度运行状态下动力学仿真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并联式车载天线机构在可驱动运行状态下动力学仿真第80-82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2-83页
结论第83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9-90页
致谢第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伞齿轮双频感应淬火过程数值分析
下一篇:张力补偿器用限速切断阀设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