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对策研究--以万达集团收购美国AMC院线为例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8页 |
1.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5-17页 |
1.2.3 综合评述 | 第17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| 第18-2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3.2 研究框架 | 第19-20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20页 |
1.5 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| 第21-25页 |
2.1 重要概念界定 | 第21-22页 |
2.1.1 并购整合类型 | 第21页 |
2.1.2 优势资源 | 第21-22页 |
2.1.3 整合检验 | 第22页 |
2.2 基本理论 | 第22-24页 |
2.2.1 并购整合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2 资源基础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3 市场势力理论 | 第24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万达集团并购美国AMC案例简介 | 第25-31页 |
3.1 并购简介 | 第25-26页 |
3.1.1 收购方 | 第25-26页 |
3.1.2 被收购方 | 第26页 |
3.2 并购过程 | 第26-28页 |
3.2.1 并购进度 | 第26-27页 |
3.2.2 各方反应 | 第27-28页 |
3.3 并购动机 | 第28-29页 |
3.3.1 业务转型需要 | 第28页 |
3.3.2 提高品牌知名度 | 第28-29页 |
3.3.3 响应国家号召 | 第29页 |
3.4 案例特征 | 第29-30页 |
3.4.1 跨国混合并购 | 第29页 |
3.4.2 第三产业并购 | 第29页 |
3.4.3 政府支持 | 第29-3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4章 万达集团并购美国AMC的整合对策分析 | 第31-51页 |
4.1 组织架构整合 | 第31-34页 |
4.1.1 并购前组织架构 | 第31-32页 |
4.1.2 组织架构的整合检验 | 第32-33页 |
4.1.3 组织架构整合对策 | 第33-34页 |
4.2 业务整合 | 第34-38页 |
4.2.1 双方经营业务内容 | 第34-36页 |
4.2.2 业务模式的整合检验 | 第36页 |
4.2.3 业务整合对策 | 第36-37页 |
4.2.4 业务整合效果 | 第37-38页 |
4.3 财务整合 | 第38-45页 |
4.3.1 跨国并购财务的风险点 | 第38-41页 |
4.3.2 财务的整合检验 | 第41-43页 |
4.3.3 财务整合对策 | 第43-45页 |
4.4 人力资源整合 | 第45-49页 |
4.4.1 并购后人才流失现象 | 第45-46页 |
4.4.2 人力资源的整合检验 | 第46-48页 |
4.4.3 人力资源整合对策 | 第48-4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5章 跨国并购企业整合的政策建议 | 第51-57页 |
5.1 企业要选择优势资源相适应的并购目标 | 第51-52页 |
5.2 并购整合策略要全面实施 | 第52-53页 |
5.3 重视信息的收集使用 | 第53-54页 |
5.4 在跨国并购中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 | 第54-5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6.1 结论 | 第57-58页 |
6.1.1 收购双方层面 | 第57页 |
6.1.2 其他企业层面 | 第57页 |
6.1.3 政府层面 | 第57-58页 |
6.2 不足及展望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