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发动机论文--往复式发动机论文--部件、零件论文--燃料供给系统论文

燃油箱晃动及其噪声控制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4页
英文摘要第4-5页
1 绪论第9-19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液体晃动研究现状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燃油箱晃动噪声研究现状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内容第18-19页
2 燃油箱晃动数值计算理论基础第19-29页
    2.1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流体基本特性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质量守恒方程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动量守恒方程第20-21页
    2.2 湍流模型及VOF模型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湍流模型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VOF模型第21-22页
    2.3 结构运动基本方程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结构运动平衡方程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几何方程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广义虎克定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结构边界条件第24页
    2.4 流固耦合控制方程数值解法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流固耦合简述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流体运动方程的离散化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结构运动方程的离散化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流固耦合动力学离散方程第2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3 燃油箱晃动主观评价及仿真分析第29-63页
    3.1 燃油箱晃动噪声主观评价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主观评价条件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观评价内容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主观评价结果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3.2 燃油箱油液晃动仿真及评价第31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STAR-CCM+简介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模型建立与边界条件设置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不同充油深度仿真结果对比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有无防浪板仿真结果对比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不同防浪板仿真结果对比第43-48页
    3.3 燃油箱晃动结构动力学仿真及评价第48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Abaqus简介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模型建立与边界条件设置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有无防浪板仿真结果对比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不同防浪板仿真结果对比第55-61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1-63页
4 燃油箱晃动噪声整车实验第63-85页
    4.1 实验方案设计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燃油箱晃动噪声分类与传递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验方案的确定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实验设备第64-67页
    4.2 实验内容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燃油箱及车身侧振动加速度测试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燃油箱近场及乘员舱内部噪声测试第69-71页
    4.3 实验结果分析第71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燃油箱本体振动加速度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绑带安装点处车身振动加速度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隔振垫被动侧车身振动加速度分析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燃油箱本体与隔振垫被动侧车身振动加速度对比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燃油箱近场及乘员舱内部噪声分析第80-8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3-85页
5 燃油箱结构改进与仿真分析第85-99页
    5.1 燃油箱结构改进第85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防浪板结构改进设计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燃油箱壳体局部改进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隔振垫改进选型第88-89页
    5.2 改进前后油液晃动仿真结果对比第89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燃油箱油液晃动三维视图对比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燃油箱壁面最大压强对比第91-92页
    5.3 改进前后结构动力学仿真结果对比第92-97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97-99页
6 结论与展望第99-101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99-100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100-101页
致谢第101-103页
参考文献第103-107页
附录第107页
    A.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07页
    B.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07页

论文共10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涡轮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噪声控制研究
下一篇:汽车电动轮行星牵引减速轴承设计分析与试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