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企业经济论文--中国论文--地方企业经济论文

基于空间外部性视角的企业再地方化效应分析--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一、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(一)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2.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(二)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内容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 结构安排第12-13页
    (三)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 技术路线第13-14页
    (四) 主要创新点第14-16页
二、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第16-23页
    (一) 地方化、去地方化、再地方化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 地方化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 去地方化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 再地方化第18页
    (二) 空间外部性第18-20页
    (三) 再地方化与空间外部性第20-22页
    (四) 文献评述第22-23页
三、集群企业再地方化的过程及作用机理第23-30页
    (一) 企业再地方化的协同演化过程第23-25页
    (二) 企业再地方化的效应及作用于地区转型发展的机理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 企业再地方化效应的表现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 企业再地方化的作用机理第27-30页
四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发展现状及再地方化特征第30-49页
    (一) 皖江示范区基本情况介绍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 设立背景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 设立意义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 产业布局特征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 经济发展现状第33-37页
    (二) 皖江示范区企业再地方化第37-49页
        1. 企业再地方化过程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 再地方化企业类型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 企业再地方化程度第45-49页
五、企业再地方化效应的实证第49-73页
    (一) 外部性变化第49-58页
        1. 静态外部性测度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 动态外部性测度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 外部性变化测度第51-58页
    (二) 静态外部性与皖江示范区转型发展第58-65页
        1. 模型构建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 变量说明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 计量分析第61-65页
    (三) 动态外部性与皖江示范区转型发展第65-70页
        1. 模型构建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2. 核心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 计量分析第66-70页
    (四) 企业再地方化效应的比较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1. 时期比较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2. 类型比较第72-73页
六、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73-77页
    (一) 主要结论第73-74页
    (二) 政策建议第74-76页
    (三) 尚待研究的问题第76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8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-82页
致谢第82-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乡村传统手工艺的集体记忆建构研究--以M村“以竹为生”手工艺为例
下一篇:非洲中资企业开展本土员工培训研究--以埃塞俄比亚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