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汽温系统的内模控制策略及其工程实现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内模多模型算法的研究发展 | 第11-12页 |
1.4 本文主要工作及方法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内模控制 | 第14-21页 |
2.1 内模控制的基本原理 | 第14-15页 |
2.2 内模控制的主要性质 | 第15-16页 |
2.3 内模控制器的设计 | 第16-17页 |
2.4 时滞系统内模控制 | 第17-19页 |
2.5 内模控制鲁棒性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3章 多模型控制器的研究 | 第21-30页 |
3.1 多模型控制基本理论 | 第21-24页 |
3.1.1 模型集的建立 | 第22页 |
3.1.2 多模型控制调度算法 | 第22-24页 |
3.2 基于加权的多模型控制算法研究 | 第24-27页 |
3.2.1 基于后验概率的加权算法 | 第24-25页 |
3.2.2 基于相对残差的加权算法 | 第25页 |
3.2.3 基于性能指标的加权算法 | 第25-26页 |
3.2.4 递推贝叶斯概率加权算法 | 第26-27页 |
3.3 内模多模型控制的实现 | 第27-2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主汽温系统内模多模型控制 | 第30-41页 |
4.1 主汽温系统分析 | 第30-33页 |
4.1.1 主汽温对象的动态特性 | 第30-32页 |
4.1.2 过热器喷水减温控制 | 第32-33页 |
4.2 内模多模型-PID串级控制 | 第33-34页 |
4.3 典型工况主汽温系统建模 | 第34-37页 |
4.3.1 粒子群算法原理 | 第34-35页 |
4.3.2 主汽温系统粒子群辨识 | 第35-37页 |
4.4 主汽温系统内模多模型仿真试验 | 第37-4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5章 内模多模型控制的工程应用 | 第41-48页 |
5.1 C-MEX混合编程 | 第41-42页 |
5.2 图形用户界面 | 第42-43页 |
5.3 应用于仿真机的内模多模型控制效果检验 | 第43-47页 |
5.3.1 建模工况220MW阶跃响应试验 | 第44-45页 |
5.3.2 建模工况350MW升负荷试验 | 第45页 |
5.3.3 非建模工况540MW降负荷试验 | 第45-4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8-50页 |
6.1 结论 | 第48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成果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