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1章 研究背景 | 第10-19页 |
1.1 人际冷漠概述 | 第10-11页 |
1.1.1 人际冷漠的概念 | 第10-11页 |
1.2 人际冷漠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从伦理道德角度看人际冷漠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从时代特点角度看人际冷漠 | 第12页 |
1.2.3 从法律角度看人际冷漠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 影响人际冷漠的因素 | 第14-17页 |
1.3.1 责任归因 | 第14页 |
1.3.2 有无他人在场 | 第14-16页 |
1.3.3 付出代价 | 第16-17页 |
1.3.4 受助者特征 | 第17页 |
1.4 人际冷漠的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5 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7-18页 |
1.6 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6.1 现实意义 | 第18页 |
1.6.2 理论意义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问题提出 | 第19-22页 |
2.1 问题提出 | 第19-20页 |
2.2 研究框架 | 第20-22页 |
第3章 实证研究 | 第22-40页 |
3.1 研究一:主观责任归因对助人行为态度影响 | 第22-29页 |
3.1.1 研究目的及假设 | 第22页 |
3.1.2 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3.1.3 研究结果 | 第23-26页 |
3.1.4 研究讨论 | 第26-29页 |
3.2 研究二:有无他人在场情境下,主观责任归因对助人行为态度的影响 | 第29-34页 |
3.2.1 研究目的及假设 | 第29页 |
3.2.2 研究方法 | 第29-30页 |
3.2.3 研究结果 | 第30-33页 |
3.2.4 研究讨论 | 第33-34页 |
3.3 研究三:有无他人在场情境下,客观责任归因对助人行为态度的影响:付出代价条件的作用 | 第34-40页 |
3.3.1 研究目的及假设 | 第34-35页 |
3.3.2 研究方法 | 第35-36页 |
3.3.3 研究结果 | 第36-38页 |
3.3.4 研究讨论 | 第38-40页 |
第4章 综合讨论 | 第40-45页 |
4.1 模糊情境中主观归因下冷漠行为的人口学变量的总体特点 | 第40-42页 |
4.2 主观情境下的主观归因对冷漠行为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4.3 有无他人在场时客观责任归因与付出代价对人际冷漠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第5章 对人际冷漠现象提出的建议 | 第45-49页 |
5.1 重视改善民生基础工程的建议 | 第45-46页 |
5.2 倡导政府部门积极有为的建议 | 第46页 |
5.3 彰显法治正义的建议 | 第46-47页 |
5.4 社会个体道德重建的建议 | 第47-48页 |
5.5 老年人教育工作的建议 | 第48-49页 |
第6章 研究不足及展望 | 第49-51页 |
6.1 情景设置不严谨 | 第49页 |
6.2 主客观责任归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| 第49页 |
6.3 研究展望 | 第49-50页 |
6.4 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附录 | 第54-6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