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发展心理学(人类心理学)论文--青少年心理学论文

同步动作对彝、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1 引言第11-22页
    1.1 同步动作的概述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集体仪式和同步动作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同步动作的定义第13页
    1.2 亲社会性的概述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内、外群体的形成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不同类型的亲社会性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亲社会性的测量第15-16页
    1.3 同步动作对亲社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同步动作促进狭义亲社会性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同步动作促进广义亲社会性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同步动作影响亲社会性的心理机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竞争对同步动作亲社会效应的影响第21-22页
2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第22-27页
    2.1 问题提出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同步动作的广义亲社会效应是否适用于中国被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同步动作对彝、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的影响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竞争情境下,同步动作对彝、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同步动作影响亲社会性的中介机制第24-25页
    2.2 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研究思路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研究意义第25-27页
3 研究 1第27-40页
    3.1 研究目的第27页
    3.2 研究假设第27页
    3.3 研究方法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被试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实验设计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实验材料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实验程序第30-31页
    3.4 结果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动作条件的操作检查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同步动作对彝、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影响的初步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同步动作对彝、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的影响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同步动作对彝、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影响的中介机制第36-37页
    3.5 讨论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同步动作对彝、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同步动作影响彝、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的中介机制第38-40页
4 研究 2第40-47页
    4.1 研究目的第40页
    4.2 研究假设第40页
    4.3 研究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被试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实验设计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实验材料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实验程序第41页
    4.4 结果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动作条件的操作检查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竞争情境下, 同步动作对彝、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影响的初步分析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竞争情境下,同步动作对彝、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竞争情境下, 同步动作影响彝、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的中介机制第44-46页
    4.5 讨论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竞争情境下,同步动作对彝、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的影响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竞争情境下, 同步动作影响彝、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的中介机制第46-47页
5 总讨论第47-53页
    5.1 同步动作对个体亲社会性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5.2 群体竞争对同步动作亲社会效应的阻碍作用第49-50页
    5.3 同步动作亲社会效应的心理机制第50-51页
    5.4 研究的启示与不足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研究启示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研究不足第51-53页
6 结论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61页
术语表第61-62页
附录第62-69页
    附录一 :身份启动图片第62-64页
    附录二 :研究1的亲社会性测量材料第64-65页
    附录三 :活动后问卷第65-68页
    附录四 :研究 2 的亲社会性测量材料第68-69页
研究生期间发表著作、承担课题及获奖情况第69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留守儿童同伴欺负与行为问题的关系: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
下一篇:责任归因对大学生人际冷漠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