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零 绪论 | 第9-14页 |
0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0.2 前人研究概况 | 第9-12页 |
0.2.1 “而”的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0.2.2 主谓短语间的“而”的研究 | 第10页 |
0.2.3 介词框架中的“而”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0.2.4 骈合结构中的“而”的研究 | 第11页 |
0.2.5 状中短语间的“而”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0.3 研究方法与相关说明 | 第12-13页 |
0.3.1 章节安排 | 第12页 |
0.3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0.4 语料来源和符号说明 | 第13-14页 |
0.4.1 语料来源 | 第13页 |
0.4.2 符号说明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现代汉语“而”的基本性质及其发展趋势 | 第14-26页 |
1.1 基本性质 | 第14-17页 |
1.1.1 连接功能 | 第14页 |
1.1.2 并列关系中的“而” | 第14-16页 |
1.1.3 顺承关系中的“而” | 第16页 |
1.1.4 转折关系中的“而” | 第16-17页 |
1.1.5 假设关系中的“而” | 第17页 |
1.2 状中关系 | 第17-19页 |
1.2.1 状中式的“而” | 第17-18页 |
1.2.2 状语标记“而” | 第18-19页 |
1.3 韵律特征 | 第19-22页 |
1.3.1 音节对称 | 第19-20页 |
1.3.2 音节不对称 | 第20-22页 |
1.4 发展趋势 | 第22-25页 |
1.4.1 “而”的历时演化 | 第22-23页 |
1.4.2 “而”的用法扩展 | 第23-2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“主+而+谓”结构的主语陈述化及其结构假设化 | 第26-38页 |
2.1 “主+而+谓”的结构类型及其性质特征 | 第26-30页 |
2.1.1 主语和谓语的性质特征 | 第26-28页 |
2.1.2 结构类型和语法成分 | 第28-29页 |
2.1.3 “主+之+谓”和“主+而+谓” | 第29-30页 |
2.2 “主+而+谓”结构的假设性和陈述化 | 第30-33页 |
2.2.1 语义关系 | 第30-31页 |
2.2.2 表达效果 | 第31-32页 |
2.2.3 陈述化表达 | 第32-33页 |
2.3 “主+而+谓”的发展演化以及“而”的功用 | 第33-37页 |
2.3.1 发展演化及其动因 | 第33-3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“由X而Y”类构式的功能表达与历时演化 | 第38-55页 |
3.1 构件成分 | 第38-43页 |
3.1.1 音节构成 | 第38-39页 |
3.1.2 语法单位构成 | 第39页 |
3.1.3 结构分类 | 第39-40页 |
3.1.4 词性及其顺序 | 第40-43页 |
3.2 句法功能和表达功用 | 第43-49页 |
3.2.1 句法功能 | 第43-44页 |
3.2.2 语义特点 | 第44-47页 |
3.2.3 语用功能 | 第47-49页 |
3.3 演化发展及其动因 | 第49-51页 |
3.3.1 介词“由”的虚化过程及其动因 | 第49-50页 |
3.3.2 格式的演化及其动因 | 第50-51页 |
3.4 相似结构的对比及变式 | 第51-54页 |
3.4.1 与“从X到Y”格式的对比 | 第51-52页 |
3.4.2 “由X而Y”结构的变式 | 第52-5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四章 承前省略式的骈合结构中的“而” | 第55-67页 |
4.1 骈合结构的功能特点 | 第55-59页 |
4.1.1 骈合结构的分类和标记 | 第55-57页 |
4.1.2 骈合结构中的连词“而” | 第57-59页 |
4.2 前置“而”的句法分析 | 第59-64页 |
4.2.1 “而”的句法位置 | 第59页 |
4.2.2 骈合结构“而”的句法分析 | 第59-60页 |
4.2.3 与“而”配合的介词分类 | 第60-62页 |
4.2.4 特殊的骈合句式 | 第62-64页 |
4.3 前置“而”的形成功用 | 第64-66页 |
4.3.1 骈合结构中的“而”的成因 | 第64页 |
4.3.2 骈合结构中的“而”的功用 | 第64-6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五章 状中短语中的连词“而”及其状语标记化 | 第67-80页 |
5.1 句法分布和表达功用 | 第67-72页 |
5.1.1 基本的成分和性质 | 第67-69页 |
5.1.2 介词引导的内容和制约 | 第69-71页 |
5.1.3 句式的分布和效果 | 第71-72页 |
5.2 状语标记“而”的隐现规律 | 第72-76页 |
5.2.1 新型的状语标记 | 第72-74页 |
5.2.2 “而”的隐现规律 | 第74-75页 |
5.2.3 “而”的语用功能 | 第75-76页 |
5.3 演化过程和虚化机制 | 第76-79页 |
5.3.1 动词介词化的历程 | 第76-77页 |
5.3.2 动词介词化的动因 | 第77-78页 |
5.3.3 状语标记“而”的演化 | 第78-7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结语 | 第80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