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初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数学论文

小学数学学困生问题解决表征比较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问题与背景第8-16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第8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综述第8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数学问题解决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问题表征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问题表征的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 三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目的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理论意义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实际意义第15-16页
第二章 研究设计第16-26页
    一、研究问题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小学生问题解决的动态特征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小学生问题解决的静态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 二、研究对象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被试取样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选择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数学学习优秀学生的选择第19-20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口语报告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比较研究法第21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材料第21-22页
    五、研究目的与假设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目的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假设第22-23页
    六、研究过程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设计研究方案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器材准备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研究方法及训练第23页
    七、研究的数据及处理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口语资料编码的基本原则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问题解决动态过程的编码方案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表征类型的编码方案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问题表征的语句数编码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问题解决中的错误类型编码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(六) 问题表征的正确率编码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七) 统计分析第25页
    八、研究流程第25-26页
第三章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第26-32页
    一、学困生和学优生问题表征的动态特征比较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学困生和学优生问题解决的动态过程比较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学困生问题表征的时间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学困生与学优生问题表征时间的比较第26页
    二、学困生和学优生问题表征的静态特征比较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学困生和学优生问题表征的语句数比较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学困生和学优生问题表征的类型比较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学困生和学优生问题解决的错误类型比较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学困生和学优生问题解决的正确率比较第28页
    三、不同性质的问题对学困生和学优生问题表征的影响比较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不同性质问题的表征时间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不同性质问题各阶段的动态变化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不同性质问题的解决正确率第30-32页
第四章 研究的结论与讨论第32-46页
    一、结论第32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学困生和学优生问题表征的动态特征比较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学困生和学优生问题表征的静态特征比较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学困生和学优生解决不同性质问题的表征差异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小结第40页
    二、讨论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提高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能力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提高表征信息的能力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建构丰富、结构化的认知图式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第44-46页
第五章 本研究的不足第46-47页
    一、学困生的选择第46页
    二、口语报告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影响第46-47页
附录1 数学问题熟悉程度和困难程度测试材料第47-49页
附录2 数学问题解决表征测试题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3页
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53-54页
致谢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对S小学教学管理的实地研究
下一篇:小学数学教科书"图形与几何"领域比较研究--基于范希尔理论的视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