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虑震后救援能力的城市桥梁网络抗震性能评估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道路交通网络易损性评估 | 第11-12页 |
1.2.2 地震作用下桥梁易损性分析 | 第12-13页 |
1.2.3 交通网络抗震性能评估和抗震设计 | 第13-14页 |
1.3 课题来源 | 第14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桥梁网络抗震性能分析相关理论 | 第16-28页 |
2.1 引言 | 第16页 |
2.2 图论理论基础 | 第16-21页 |
2.2.1 图的相关定义 | 第16-17页 |
2.2.2 图的表达方式 | 第17-19页 |
2.2.3 最短路径计算方法 | 第19-21页 |
2.3 地震作用影响评估 | 第21-26页 |
2.3.1 桥梁网络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 | 第21-24页 |
2.3.2 定性描述地震作用下桥梁功能状态 | 第24-25页 |
2.3.3 定量描述地震作用下桥梁的破坏指标 | 第25-26页 |
2.4 桥梁网络抗震性能评估步骤 | 第26-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桥梁网络桥梁重要性因素分析 | 第28-44页 |
3.1 引言 | 第28页 |
3.2 桥梁网络抗震分析模型 | 第28-29页 |
3.2.1 地震作用下交通分区的划分 | 第28-29页 |
3.2.2 桥梁网络模型的建立 | 第29页 |
3.3 桥梁重要性影响因素量化分析 | 第29-33页 |
3.3.1 边介数 | 第31-32页 |
3.3.2 网络冗余度 | 第32页 |
3.3.3 道路级数 | 第32-33页 |
3.4 功能性分析 | 第33-40页 |
3.4.1 震后交通需求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4.2 震后桥梁通行能力 | 第34-36页 |
3.4.3 交通道路有效长度 | 第36-38页 |
3.4.4 增量交通分配法 | 第38-40页 |
3.5 重要性综合分析 | 第40-43页 |
3.5.1 重要性分析步骤和方法 | 第40-41页 |
3.5.2 影响因素指标标准化处理 | 第41页 |
3.5.3 熵权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| 第41-42页 |
3.5.4 桥梁在网络中重要性总指标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4章 城市桥梁网络抗震性能评估 | 第44-54页 |
4.1 引言 | 第44页 |
4.2 地震作用的影响 | 第44-49页 |
4.2.1 场地地震动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2.2 桥梁所在道路易损性分析 | 第45-49页 |
4.3 桥梁网络抗震性能评估模型 | 第49-53页 |
4.3.1 震后桥梁网络模型的基本假设 | 第49-50页 |
4.3.2 震后路段通行能力 | 第50-51页 |
4.3.3 震后桥梁网络救援成本 | 第51-5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5章 城市桥梁网络抗震性能评估算例分析 | 第54-73页 |
5.1 引言 | 第54页 |
5.2 桥梁网络模型描述 | 第54-57页 |
5.3 桥梁网络桥梁重要性计算 | 第57-63页 |
5.4 桥梁网络抗震性能计算 | 第63-7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6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81页 |
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