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一、 绪论 | 第8-13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、 理论意义 | 第9-10页 |
2、 现实意义 | 第10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、 行动研究法 | 第10页 |
2、 文献研究法 | 第10-11页 |
(四)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1-13页 |
1、 青少年社会工作 | 第11页 |
2、 抗逆力 | 第11-13页 |
二、 我国青少年抗逆力培养现状 | 第13-16页 |
(一) K 社区青少年抗逆力状况调查 | 第13-16页 |
1、 K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开展情况 | 第13页 |
2、 K 社区青少年抗逆力培养工作情况分析 | 第13-14页 |
3、 必要性分析 | 第14-16页 |
三、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抗逆力培养的实务 | 第16-32页 |
(一) 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抗逆力培养 | 第16页 |
(二) K 社区小蜜蜂抗逆力提升小组 | 第16-17页 |
1、 小组成立背景 | 第16页 |
2、 小组成员 | 第16-17页 |
3、 小组计划 | 第17页 |
(三) K 社区小蜜蜂抗逆力提升小组工作内容 | 第17-30页 |
1、 第一次小组活动 | 第17-20页 |
2、 第二次小组活动 | 第20-22页 |
3、 第三次小组活动 | 第22-25页 |
4、 第四次小组活动 | 第25-27页 |
5、 第五次小组活动 | 第27-30页 |
(四) 小组工作评估 | 第30-32页 |
四、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抗逆力培养问题的困境及建议 | 第32-37页 |
(一)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抗逆力培养问题的困境 | 第32-33页 |
1、 问题视角影响青少年抗逆力培养 | 第32页 |
2、 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使工作难度增加 | 第32-33页 |
(二)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抗逆力培养的建议 | 第33-37页 |
1、 小组工作是青少年抗逆力培养的有效工作方法 | 第33-35页 |
2、 构建“家庭—学校—社区”联动网络 | 第35-36页 |
3、 转变工作重心,坚持“优势视角”的工作理念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致谢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