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3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| 第15-16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1.4.2 基本框架 | 第15-16页 |
1.5 预期贡献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7-22页 |
2.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7-18页 |
2.1.1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| 第17-18页 |
2.1.2 绩效审计在高校中的运用 | 第18页 |
2.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8-20页 |
2.2.1 经济责任审计 | 第18-19页 |
2.2.2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 | 第19-20页 |
2.2.3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| 第20页 |
2.3 简要评述 | 第20-22页 |
第3章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| 第22-28页 |
3.1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 | 第22-24页 |
3.1.1 发展动因 | 第22-23页 |
3.1.2 发展历程 | 第23-24页 |
3.2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概念和内容 | 第24-26页 |
3.2.1 审计概念 | 第24-25页 |
3.2.2 审计内容 | 第25-26页 |
3.3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 | 第26-28页 |
3.3.1 运用内容 | 第26页 |
3.3.2 运用原则 | 第26-27页 |
3.3.3 运用过程 | 第27-28页 |
第4章 我国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现状 | 第28-37页 |
4.1 审计结果运用的发展 | 第28页 |
4.2 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| 第28-37页 |
4.2.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界定不够明确 | 第29页 |
4.2.2 缺乏具体审计评价标准 | 第29-31页 |
4.2.3 审计周期长且范围大 | 第31页 |
4.2.4 审计力度不足 | 第31-32页 |
4.2.5 对高校财产管理关注不足 | 第32-34页 |
4.2.6 “先审后离”原则难以有效贯彻 | 第34-35页 |
4.2.7 审计结果运用面较窄 | 第35页 |
4.2.8 审计结果运用不透明 | 第35-37页 |
第5章 X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| 第37-46页 |
5.1 X高校基本情况 | 第37页 |
5.2 案例分析 | 第37-46页 |
5.2.1 审计目标 | 第37页 |
5.2.2 审计对象和审计范围 | 第37-38页 |
5.2.3 审计依据 | 第38页 |
5.2.4 审计的主要内容及问题 | 第38-41页 |
5.2.5 审计结果运用情况 | 第41-46页 |
第6章 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建议 | 第46-51页 |
6.1 完善审计结果运用相关规定 | 第46-47页 |
6.2 强化部门间的配合协调性 | 第47-48页 |
6.3 完善审计监督体系 | 第48-49页 |
6.4 推动公告制度建设 | 第49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