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3页 |
1.1.1 发展背景: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交通实践 | 第10-11页 |
1.1.2 实践背景:毗邻风景名胜区城市特色的核心体现 | 第11-12页 |
1.1.3 现实背景:华阴市中心城区城景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求 | 第12-13页 |
1.2 题目释义 | 第13-16页 |
1.2.1 城景一体化 | 第13-14页 |
1.2.2 慢行系统 | 第14-16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6-18页 |
1.3.1 践行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| 第16-17页 |
1.3.2 强化城市与景区总体规划层面的联系 | 第17-18页 |
1.3.3 实现城景功能协调及空间结构优化 | 第18页 |
1.4 研究内容、方法与框架 | 第18-22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4.3 研究框架 | 第20-22页 |
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22-36页 |
2.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22-28页 |
2.1.1 西方慢行系统研究的起源与变革 | 第22-24页 |
2.1.2 西方慢行系统发展的实践经验 | 第24-28页 |
2.1.3 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8页 |
2.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28-33页 |
2.2.1 慢行系统的引入与发展 | 第28-30页 |
2.2.2 慢行系统发展的实践探索 | 第30-33页 |
2.2.3 当前问题的思考 | 第33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3-36页 |
3 案例基本状况及研究必要性 | 第36-54页 |
3.1 华阴市中心城区与华山景区的一体化发展要求 | 第36-40页 |
3.1.1 城区与景区基本状况及发展问题 | 第36-38页 |
3.1.2 城景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与基本思路 | 第38-40页 |
3.2 华阴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现状概况和相关规划分析 | 第40-47页 |
3.2.1 道路交通现状特征 | 第40-42页 |
3.2.2 慢行系统发展现状 | 第42-44页 |
3.2.3 相关规划分析 | 第44-47页 |
3.3 城景一体化发展视角下慢行系统引入的必要性 | 第47-52页 |
3.3.1 慢行系统的适用性分析 | 第47-50页 |
3.3.2 慢行系统引入的必要性 | 第50-5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4 慢行系统与历史文化遗产 | 第54-68页 |
4.1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分析 | 第54-57页 |
4.1.1 文化遗址保护与城区用地扩张的矛盾 | 第54-55页 |
4.1.2 文化遗产保护对城区产业布局的制约 | 第55-56页 |
4.1.3 当前城区发展忽视文化遗址的内在联系 | 第56-57页 |
4.2 结合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慢行游览内容 | 第57-61页 |
4.2.1 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建设旅游景区 | 第57-58页 |
4.2.2 以水串景提高游览品质 | 第58-59页 |
4.2.3 景区游客容量及规模 | 第59-61页 |
4.3 旅游景区中的慢行组织 | 第61-65页 |
4.3.1 设置历史风貌慢行游览线路 | 第61-64页 |
4.3.2 强化景区慢行系统与外部交通联系 | 第64-65页 |
4.3.3 凸显景区慢行系统的景观特色 | 第6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8页 |
5 慢行系统与公共设施系统 | 第68-82页 |
5.1 公共设施系统的现状分析 | 第68-70页 |
5.1.1 服务居民生活的公共设施匮乏 | 第68-69页 |
5.1.2 旅游服务设施发展滞后 | 第69-70页 |
5.1.3 缺少旅游衍生产业 | 第70页 |
5.2 依托公共设施系统提升慢行系统活力 | 第70-75页 |
5.2.1 公共设施属性为慢行发展提供支持 | 第71页 |
5.2.2 “居游相依、若即若离”的居民生活和游客游览系统 | 第71-73页 |
5.2.3 布局旅游衍生产业扩展慢行功能 | 第73-75页 |
5.3 公共设施系统中的慢行组织 | 第75-79页 |
5.3.1 公共设施系统中的慢行布局形式 | 第75-77页 |
5.3.2 依托公共设施系统的慢行层级划分 | 第77-78页 |
5.3.3 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 | 第78-7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9-82页 |
6 慢行系统与绿地系统 | 第82-102页 |
6.1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| 第82-85页 |
6.1.1 城区绿地系统现状概况 | 第82-83页 |
6.1.2 绿地布局缺乏对历史格局的保护 | 第83-84页 |
6.1.3 绿地布局脱离城市山水格局 | 第84-85页 |
6.2 利用绿地系统作为慢行系统的核心支撑 | 第85-93页 |
6.2.1 与绿地系统相结合的慢行系统功能特征 | 第86-87页 |
6.2.2 绿地布局结构下的慢行空间分类 | 第87-91页 |
6.2.3 绿地慢行空间的需求总量 | 第91-93页 |
6.3 绿地系统中的慢行组织 | 第93-100页 |
6.3.1 依托绿地系统的慢行空间组织形式 | 第93-97页 |
6.3.2 绿地系统中慢行系统的整体布局 | 第97-100页 |
6.3.3 慢行空间的细节营造 | 第100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00-102页 |
7 结语 | 第102-106页 |
致谢 | 第106-10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8-112页 |
图表目录 | 第112-114页 |
图录 | 第112-113页 |
表录 | 第113-114页 |
作者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| 第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