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铁列车曲线碰撞响应及耐撞性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 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2-18页 |
1.2.1 列车耐撞性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列车碰撞响应研究 | 第13-16页 |
1.2.3 列车脱轨行为及评判准则研究 | 第16-18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地铁列车碰撞显示动力学仿真理论 | 第20-25页 |
2.1 碰撞非线性有限元解法 | 第20-21页 |
2.2 碰撞接触的处理与计算 | 第21-23页 |
2.2.1 碰撞接触搜寻原理 | 第21-22页 |
2.2.2 碰撞接触力算法 | 第22页 |
2.2.3 接触面摩擦力计算 | 第22-23页 |
2.3 沙漏与负接触能的控制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3.1 沙漏现象与控制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3.2 负接触能与控制方法 | 第2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地铁列车模型建立与工况设计 | 第25-32页 |
3.1 地铁列车有限元模型 | 第25-27页 |
3.1.1 车辆有限元模型 | 第25-26页 |
3.1.2 钩缓装置有限元模型 | 第26-27页 |
3.1.3 防爬吸能装置有限元模型 | 第27页 |
3.2 地铁列车曲线碰撞工况 | 第27-30页 |
3.2.1 碰撞工况描述 | 第28-29页 |
3.2.2 曲线轨道参数 | 第29-30页 |
3.3 地铁列车碰撞初始状态 | 第30页 |
3.4 列车脱轨行为评价准则 | 第30-3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4章 地铁列车曲线碰撞安全性分析 | 第32-68页 |
4.1 摩擦系数变化工况的仿真结果 | 第32-43页 |
4.1.1 列车碰撞动态响应分析 | 第32-36页 |
4.1.2 列车脱轨行为分析 | 第36-40页 |
4.1.3 列车耐撞性分析 | 第40-43页 |
4.2 编组形式变化工况的仿真结果 | 第43-52页 |
4.2.1 列车碰撞动态响应分析 | 第43-46页 |
4.2.2 列车脱轨行为分析 | 第46-50页 |
4.2.3 列车耐撞性分析 | 第50-52页 |
4.3 轨道半径变化工况的仿真结果 | 第52-60页 |
4.3.1 列车碰撞动态响应分析 | 第52-55页 |
4.3.2 列车脱轨行为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3.3 列车耐撞性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4 碰撞速度变化工况的仿真结果 | 第60-66页 |
4.4.1 列车碰撞动态响应分析 | 第60-62页 |
4.4.2 列车脱轨行为分析 | 第62-65页 |
4.4.3 列车耐撞性分析 | 第65-6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第5章 地铁列车曲线碰撞安全性设计 | 第68-78页 |
5.1 列车的中间钩缓装置改进设计 | 第68-73页 |
5.1.1 中间钩缓装置改进方案 | 第68-69页 |
5.1.2 车钩改进方案碰撞仿真结果 | 第69-73页 |
5.2 车端防爬防偏装置设计方案 | 第73-77页 |
5.2.1 防爬防偏装置设计方案 | 第73-74页 |
5.2.2 车端改进方案碰撞仿真结果 | 第74-77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结论 | 第78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