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目录 | 第5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| 第8页 |
1.2 相关文献综述 | 第8-11页 |
1.2.1 单任务委托代理 | 第9页 |
1.2.2 多任务委托代理 | 第9-11页 |
1.3 研究思路 | 第11页 |
1.4 内容结构安排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线性薪酬设计 | 第12-22页 |
2.1 多任务委托代理静态基本模型 | 第12-18页 |
2.1.1 模型假设 | 第12-13页 |
2.1.2 模型准备——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确定性等价收益 | 第13-15页 |
2.1.3 模型建立 | 第15-16页 |
2.1.4 模型求解 | 第16-17页 |
2.1.5 模型解释 | 第17-18页 |
2.2 业绩期望为代理人努力的线性函数情形 | 第18-19页 |
2.2.1 模型假设与建立 | 第18页 |
2.2.2 模型求解 | 第18-19页 |
2.2.3 模型解释 | 第19页 |
2.3 激励系数与业绩相关的情形 | 第19-21页 |
2.3.1 模型假设 | 第19-20页 |
2.3.2 模型求解 | 第20-2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二次薪酬设计 | 第22-31页 |
3.1 二次薪酬设计的一般模型 | 第22-26页 |
3.1.1 模型假设 | 第22-23页 |
3.1.2 模型准备——代理人的确定性等价收益求解 | 第23-26页 |
3.1.3 模型的建立 | 第26页 |
3.2 二次薪酬设计的特殊模型 | 第26-30页 |
3.2.1 模型假设 | 第26-27页 |
3.2.2 模型准备 | 第27-28页 |
3.2.3 模型的建立 | 第28-29页 |
3.2.4 模型的求解 | 第29-30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4章 线性薪酬和二次薪酬设计比较 | 第31-44页 |
4.1 基本模型应用实例 | 第31-36页 |
4.1.1 模型假设 | 第31-32页 |
4.1.2 模型建立 | 第32页 |
4.1.3 模型求解与分析 | 第32-36页 |
4.2 模型 3-2 应用实例 | 第36-40页 |
4.2.1 模型假设 | 第36页 |
4.2.2 模型准备 | 第36页 |
4.2.3 模型建立 | 第36-37页 |
4.2.4 模型求解与分析 | 第37-40页 |
4.3 两模型的最优激励合约数值解比较 | 第40-4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5章 安利(中国)直销代表薪酬设计及其改进 | 第44-56页 |
5.1 安利(中国)代表的直销 | 第44-46页 |
5.1.1 安利直销与传统分销模式的区别 | 第44页 |
5.1.2 安利(中国)代表的直销传奇 | 第44-45页 |
5.1.3 多层直销与非法传销如影随形 | 第45-46页 |
5.2 安利奖金制度 | 第46-50页 |
5.2.1 销售月度奖 | 第46-47页 |
5.2.2 领导人月度奖 | 第47-50页 |
5.2.3 领导人年度奖 | 第50页 |
5.3 安利奖励制的优势 | 第50-52页 |
5.3.1 公平、稳定的、诚信的 | 第50-51页 |
5.3.2 达标制而非竞争制,具有可超越性、及世袭保障性 | 第51-52页 |
5.3.3 安利与国企新时的奖金制度对比 | 第52页 |
5.4 安利奖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| 第52-55页 |
5.4.1 安利奖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| 第52-53页 |
5.4.2 安利奖金制度的改进方案 | 第53-5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6章 小结 | 第56-58页 |
6.1 本文主要结果和结论 | 第56-57页 |
6.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附录 | 第60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