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6页 |
一、研究缘由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一) 研究缘由 | 第10-11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二、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(一) 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的价值研究 | 第11-12页 |
(二) 历史学科故事化教学的研究 | 第12-14页 |
三、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| 第14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(二) 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4页 |
四、概念界定 | 第14-16页 |
(一) 故事化 | 第14-15页 |
(二) 故事教学法 | 第15页 |
(三) “故事化”教学模式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“故事化”教学模式的渊源与理论基础 | 第16-20页 |
一、史学传统的叙事特征 | 第16-17页 |
二、史传作品中文学的叙事性对历史教学的启示 | 第17页 |
三、故事化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理论的关联 | 第17-20页 |
(一) 直观教学理论与“故事化”教学模式 | 第17-18页 |
(二) 体验式学习理论与“故事化”教学模式 | 第18-19页 |
(三)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“故事化”教学模式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“故事化”教学模式下教学组织的原则与方法 | 第20-28页 |
一、课前准备原则 | 第20-22页 |
(一) 趣味性原则 | 第20-21页 |
(二) 真实性原则 | 第21页 |
(三) 针对性原则 | 第21-22页 |
(四) 简短性原则 | 第22页 |
二、课堂组织原则与方法 | 第22-25页 |
(一)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| 第22-23页 |
(二)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| 第23-25页 |
三、“故事化”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 | 第25-28页 |
(一) 评价方式从单一向多元转变 | 第25页 |
(二) 评价内容从教学目标向教学过程转变 | 第25页 |
(三) 评价结果从侧重甄别筛选向侧重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| 第25-28页 |
第三章 “故事化”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地位和作用 | 第28-32页 |
一、“故事化”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| 第28-29页 |
(一) 这是由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| 第28页 |
(二) 这符合高中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| 第28-29页 |
(三) 这是直面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| 第29页 |
二、“故事化”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| 第29-32页 |
(一)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| 第29-30页 |
(二)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| 第30-31页 |
(三)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“故事化”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| 第32-38页 |
一、以“故事”导入新课 | 第32-33页 |
二、以“故事”组织课堂教学 | 第33-37页 |
(一) 以洪秀全的个人经历说明“农民运动的兴起与失败” | 第33-35页 |
(二) 开展“清宫剧小剧场”的活动探究清朝君主专制的发展历程 | 第35-36页 |
(三) 播放记录片片段探究“军机处的设立” | 第36-37页 |
三、以写作“故事化”小论文布置课后作业 | 第37-38页 |
结语 | 第38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4页 |
附录 | 第44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