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4.1 理论意义 | 第14页 |
1.4.2 现实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5 研究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2 理论与文献回顾 | 第16-23页 |
2.1 产品伤害危机 | 第16-18页 |
2.1.1 产品伤害危机的类型 | 第16-17页 |
2.1.2 产品伤害危机的原因 | 第17页 |
2.1.3 产品伤害危机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2.2 外溢效应 | 第18-19页 |
2.2.1 外溢效应相关研究 | 第18页 |
2.2.2 外溢效应的分类 | 第18-19页 |
2.3 归因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3.1 归因理论 | 第19页 |
2.3.2 归因的维度 | 第19-20页 |
2.3.3 归因理论相关研究 | 第20页 |
2.4 网络评论离散度 | 第20-21页 |
2.4.1 网络评论 | 第20-21页 |
2.4.2 网络评论离散度 | 第21页 |
2.5 行业基率信息 | 第21-22页 |
2.6 对已有相关研究的总结和评述 | 第22-23页 |
3 研究模型与假设 | 第23-27页 |
3.1 研究模型 | 第23页 |
3.2 研究假设 | 第23-27页 |
3.2.1 网络评论离散度对危机企业责任归因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3.2.2 行业基率信息对对危机企业责任归因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3.2.3 已有品牌知识的调节作用 | 第25页 |
3.2.4 消费者对危机企业归因的中介作用 | 第25-27页 |
4 研究设计 | 第27-36页 |
4.1 实验一 | 第27-30页 |
4.1.1 实验设计 | 第27-28页 |
4.1.2 刺激材料设计 | 第28-30页 |
4.2 实验二 | 第30-32页 |
4.2.1 实验设计 | 第30页 |
4.2.2 刺激材料设计 | 第30-32页 |
4.3 变量设计 | 第32-34页 |
4.3.1 变量的操纵化定义 | 第32-33页 |
4.3.2 变量的测量 | 第33-34页 |
4.4 预实验 | 第34-36页 |
5 数据分析 | 第36-56页 |
5.1 实验一 | 第36-46页 |
5.1.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| 第36-37页 |
5.1.2 信度效度检验 | 第37-38页 |
5.1.3 因子分析 | 第38-40页 |
5.1.4 实验一A假设检验 | 第40-43页 |
5.1.5 实验一B假设检验 | 第43-46页 |
5.2 实验二 | 第46-56页 |
5.2.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| 第46-47页 |
5.2.2 信度效度检验 | 第47页 |
5.2.3 因子分析 | 第47-50页 |
5.2.4 实验二A假设检验 | 第50-53页 |
5.2.5 实验二B假设检验 | 第53-56页 |
6 研究结论与讨论 | 第56-61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56-58页 |
6.2 管理启示 | 第58-59页 |
6.3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| 第59-61页 |
6.3.1 研究不足 | 第59-60页 |
6.3.2 未来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7页 |
附录 调查问卷 | 第67-8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与成果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