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1 引言 | 第11-16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2 人际交往障碍概述 | 第16-21页 |
·人际交往及其制约因素 | 第16-18页 |
·人际交往障碍及其类型 | 第18-21页 |
3 大学生交往现状及分析 | 第21-37页 |
·问卷调查及研究结论 | 第21-29页 |
·大学生交往障碍归因分析 | 第29-37页 |
4 大学生交往障碍调适的原则 | 第37-41页 |
·坚持教育指导与自我调适相结合 | 第37-38页 |
·坚持普遍关心与重点关注相结合 | 第38页 |
·坚持困扰调适与危机干预相结合 | 第38-39页 |
·坚持专业辅导与全员参与相结合 | 第39-41页 |
5 大学生交往障碍调适的内容 | 第41-51页 |
·交往品德的调适 | 第41-44页 |
·交往认知的调适 | 第44-45页 |
·交往性格的调适 | 第45-47页 |
·交往技能的调适 | 第47-51页 |
6 大学生交往障碍调适的途径 | 第51-56页 |
·充分利用课堂教学,培养大学生成功交往的品质 | 第51-52页 |
·充分发挥党团及社团组织的作用,为大学生搭建更多交往平台 | 第52-53页 |
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丰富校园文化活动,营造大学生交往的和谐环境 | 第53页 |
·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,预防、矫正大学生交往障碍 | 第53-55页 |
·建立大学生交往危机干预机制,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 | 第55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附录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3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