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、教学法论文--课程论文

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4-26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综述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综述第21-24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标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24-25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思路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25-26页
第2章 学科建设绩效评估的研究理论第26-36页
    2.1 学科建设绩效评估的相关理论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投入产出理论及其启示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公共产品理论及其启示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波特钻石理论及其启示第28-31页
    2.2 学科建设绩效评估内涵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学科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学科建设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学科建设绩效评估第32-33页
    2.3 学科建设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系统性原则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可比性原则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分类指导原则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可操作性原则第35-36页
第3章 学科建设绩效评估相关人、评估内容及作用第36-40页
    3.1 学科建设绩效评估相关人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评估对象与评估主体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评估人及评估听取人第37页
    3.2 学科建设绩效评估的内容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人才培养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科学研究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学术队伍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学术环境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制度管理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学科声誉第38页
    3.3 学科建设绩效评估的作用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鉴定作用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导向作用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激励作用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诊断作用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监督作用第39-40页
第4章 学科建设绩效评估的方式与指标体系设计第40-58页
    4.1 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指标第40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评估指标选取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指标说明第46-47页
    4.2 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权重构建第47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指标权重构建的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9-57页
    4.3 学科建设绩效系数计算第57-58页
第5章 学科建设绩效评估应用研究第58-70页
    5.1 数据合成方法第58-59页
    5.2 数据合成结果与分析第59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工学学科门类数据合成结果分析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理学学科门类数据合成结果分析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经管学科门类数据合成结果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人文(含艺术)学科门类数据合成结果分析第66-68页
    5.3 总结与启示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加强学科薄弱环节建设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提高学科建设效益第68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3页
致谢第73-74页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4-75页
附录B 各学院学科建设绩效评估详细数据第75-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的研究与实现
下一篇:移动学习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