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元件、部件论文--发送器(变换器)、传感器论文

基于介电型EAP的柔性位移传感特性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22页
    1.1 柔性传感器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柔性传感器的研究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介电型EAP柔性传感特性的研究意义第15页
    1.2 柔性传感器研究现状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-21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第21-22页
第二章 介电型EAP传感单元设计、分析及制作第22-35页
    2.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变极距式电容位移传感器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变面积式电容位移传感器第22-23页
    2.2 EAP传感单元的工作原理第23-24页
    2.3 传感单元结构设计第24-25页
    2.4 传感单元分析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XOY平面内位移测量分析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Z方向位移测量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2.5 传感单元安装误差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内框沿Z轴平移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内框绕X和Y轴旋转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内框绕Z轴旋转第31页
    2.6 传感单元参数确定第31-33页
    2.7 传感单元的制作第33-34页
    2.8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三章 传感单元的静态测试及标定第35-53页
    3.1 介电型EAP的相对介电常数第35-37页
    3.2 一维静态测试及标定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传感单元的静态测试平台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测试方案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主要静态指标及计算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0-44页
    3.3 二维静态测试及标定第44-46页
    3.4 安装误差影响实验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内框沿Z轴平移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内框绕X轴旋转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内框绕Z轴旋转第49-51页
    3.5 敏感单元误差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制作误差及薄膜起皱失效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假设带来的误差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边缘效应分析第52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四章 传感单元的应用第53-64页
    4.1 Z方向线位移传感器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线位移传感器设计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线位移传感器测量原理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线位移传感器安装误差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Z方向位移测量实验第55-56页
    4.2 二自由度角位移传感器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二自由度角位移传感器实现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测量原理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角位移测量实验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误差计算第59-60页
    4.3 四自由度位移传感器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四自由度位移传感器实现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测量原理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导杆位姿测量实验及末端精度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3-64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4-66页
    5.1 总结第64-65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EMA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的算法及其性能研究
下一篇:双CPM并联机器人系统设计及运动控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