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0-14页 |
1.2.1 公交运行效率评价研究 | 第10-13页 |
1.2.2 公交运行效率影响因素 | 第13-14页 |
1.2.3 现有国内外研究分析总结 | 第14页 |
1.3 研究目标及内容 | 第14-16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4-15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6-19页 |
第二章 基础数据的调查收集 | 第19-30页 |
2.1 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19-27页 |
2.1.1 公交专用道设置形式 | 第19-21页 |
2.1.2 南京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概况 | 第21-23页 |
2.1.3 研究对象的确定 | 第23-27页 |
2.2 调查方案设计 | 第27-28页 |
2.2.1 调查内容与数据需求 | 第27页 |
2.2.2 调查方法与时间 | 第27-28页 |
2.3 数据调查精度检验 | 第28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基于专用道的公交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0-40页 |
3.1 公交运行效率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及设置功能 | 第30-31页 |
3.1.1 选取原则 | 第30-31页 |
3.1.2 设置功能 | 第31页 |
3.2 公交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| 第31-38页 |
3.2.1 公交专用道实施效果评价指标 | 第32-35页 |
3.2.2 公交公司运营效果评价指标 | 第35-38页 |
3.3 专用道公交运行效率影响因素 | 第38-39页 |
3.3.1 空间路权影响因素 | 第38-39页 |
3.3.2 时间路权影响因素 | 第3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基于DEA的专用道公交运行效率评价方法 | 第40-50页 |
4.1 评价方法选取 | 第40-43页 |
4.1.1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| 第40-42页 |
4.1.2 DEA (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)理论基础 | 第42-43页 |
4.2 模型构建 | 第43-48页 |
4.2.1 决策单元选择 | 第43页 |
4.2.2 投入产出选择 | 第43-45页 |
4.2.3 运行效率定义 | 第45-46页 |
4.2.4 建模过程 | 第46-48页 |
4.3 运行效率诊断 | 第48-49页 |
4.3.1 问题描述 | 第48页 |
4.3.2 诊断分析 | 第48-4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五章 实例研究 | 第50-109页 |
5.1 南京市公交专用道实施效果指标评价 | 第50-88页 |
5.1.1 区段划分及行程时间分析 | 第50-79页 |
5.1.2 行程速度 | 第79-83页 |
5.1.3 拥堵比率 | 第83-85页 |
5.1.4 行程时间延误 | 第85-88页 |
5.2 南京市公交专用道公交运营效果指标评价 | 第88-102页 |
5.2.1 可靠性 | 第88-95页 |
5.2.2 排放与油耗 | 第95-102页 |
5.3 基于专用道的南京市公交运行效率综合评价 | 第102-108页 |
5.3.1 相关性分析 | 第102-104页 |
5.3.2 有效方案优选 | 第104-106页 |
5.3.3 非有效方案诊断 | 第106-10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08-10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9-111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109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109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-11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2-116页 |
附录 | 第116-125页 |
附录A 投入变量指标相关信息 | 第116-120页 |
附录B 模型求解过程 | 第120-125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| 第125页 |